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向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出处】唐.张旭桃花溪 【意思】飘落的桃花整天地随着溪水漂流,进入桃 花洞的洞口究竟在什么地方?后用来表达一种向往世外桃源的思 想情感。 【全诗】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飞桥:高桥。②石矶:水边突出的巨大岩石。 【鉴赏1】 赏桃花诗。唐代张旭作:“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据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原型的。因此,以桃花溪为题材的诗词不胜枚举,但像张旭这首桃花溪只用28个字就将桃花溪的那种仙境般的氛围和诗人“欲尽其源”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值得我们细细品赏。“隐隐飞桥隔野烟”:一座横跨山溪的长桥,将烟雾缭绕的桃源仙境与诗人所处的“凡界”一分为二。这是远观、远景,接下来——“石矶西畔问渔船”:那烟雾缭绕的仙境撩拨得诗人禁不住向渔人询问——桃花源记中有幸进入仙境的就是打渔之人。“问渔船”将诗人那微妙的心态表露得纤悉无遗。

这是近景、特写。紧接着就是“问”的具体内容了。“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这溪水中整天都有桃花顺水而下,那么桃花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那“初极狭才通人”的小山洞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诗人没有写渔人的回答,因为不需要写。为什么呢? 桃花源本来是虚构的,诗人心里很明白,只是因为向往,因为心仪,才忍不住“明知故问”的。但是,读者从这“明知故问”中可以体会到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心驰神往和可望而不可“入”的惆怅心情。这惆怅心情也感染了读者,因为诗人笔下清幽明丽而又渺茫朦胧的画面也会惹得读者发问一声:洞在清溪何处边? 【鉴赏2】 唐代诗人张旭(约711年前后世)作。张旭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常在大醉后草书,落笔挥洒,变化无穷。他把草书笔意运用到诗歌的创作中,因此他的七绝诗以构思新奇精巧、境界曲折幽深见长、诗中还时常给人以满纸烟云之妙。这首诗就体现了上述艺术特色。
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写远处云烟迷茫,溪上飞桥隐隐可见。一个“隔”字暗示是远观,构成了远距离的画面,幽深、神秘、朦胧,而且富于动态。次句“石矶西畔 问渔船”写近景。石矶嶙峋,溪水奔流,渔船轻摇。后二句:“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是诗人向渔人问讯。诗人伫立在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错把眼前渔人当作曾经访问过世外桃源的那个武陵渔人,于是迫不及待地向他打听进入桃花源的洞口在哪里。这两句问语,深深地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理想境界的急切心情。这里在问中写景,用笔也巧妙。
全诗由远而近,由观而问、由实及虚。把桃花溪清幽、秀丽的景色描写得有层次,有变化,富于浓郁的画意和深远情趣,而诗人用笔却素淡空灵,如同一幅写意画,其清远含蓄的笔情墨趣,很耐人寻味。 【鉴赏3】 这是一首山水诗。
诗题是“桃花溪”,诗一开头先写溪流。但是,诗人并没有正面写溪 流,而是写横卧于溪流之上的“桥”。这桥也不是近在眼前,而是“隔”着 “野烟” “隐隐”约约可以看到的一座小桥。由于烟岚的浮动,那桥在望中 给人以动感,所以说“飞桥”。诗人写的是桥与野烟,但却可以使人们凭着 自己的审美经验,想象到那溪流的悠长与两岸景色的引人入胜。在这一句 中,诗人用“隐隐” “隔野烟”从总体上描绘溪流,造成飘缈、朦胧、淡雅 的艺术境界。由于这境界是如此的令人神往,于是,就有了下面三句: “石 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石矶”一句,承上 启下,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叙述句,而是包含着时间与空间的流动。诗人为 眼前所见到的美景所吸引,欲穷其源,探问究竟。于是,缘溪而行,以致于 “尽日”行于溪边,仍未穷其源头,依然看到的是“桃花” “随流水”的清 丽景象,好奇之心促使他不得不问溪畔的渔翁: 通往世外桃源的洞口究竟在 清溪的哪一边?后二句是诗人问渔翁的问话。它化用了晋代陶渊明在桃花 源记所描绘的景象。“桃花”、“流水”、“清溪”是诗人“尽日” (一 整天)看到的。它不仅照应了诗的题目“桃花溪”,而且把眼前“尽日”看 到的景象通过渔人同桃花源记联系起来,使其更富于一种神奇的魅力。 问而无答,更具有一个悠长的兴味,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的热爱。
猜你喜欢
  • 下列古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下列古诗词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下列古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内容包括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下列古诗词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1)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涉及可燃物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涉及水的状态变化,但是变化过程中没有

  • 《硕鼠》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二)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三)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 苏轼《石芝(并叙)》全诗鉴赏

    元丰三年五月十一日癸酉,夜梦游何人家,开堂西门有小园古井,井上皆苍石,石上生紫藤如龙蛇,枝叶如赤箭。主人言,此石芝也。余率尔折食一枝,众皆惊笑,其味如鸡苏而甘,明日作此诗。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来初

  • 《渡桑乾·贾岛》原文与赏析

    贾岛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开篇即写自

  • 苏轼《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全诗鉴赏

    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寄子由馈岁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为欢恐无具,假物不论货。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寘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 欧阳修《班班林间鸠寄内》全诗鉴赏

    班班林间鸠,谷谷命其匹。迨天之未雨,与汝勿相失。春原洗新霁,绿叶暗朝日。鸣声相呼和,应答如吹律。深栖柔桑暖,下啄高田实。人皆笑汝拙,无巢以家室。易安由寡求,吾羡拙之佚。吾虽有室家,出处曾不一。荆蛮昔窜

  •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出处】唐李白《 古风其十九 》。 【意思】 西登华山莲花峰,远远望见仙女明星。洁白的玉手拿着莲花,凌空逍遥飞上太空。

  • 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根据白居易的《秋思》中的描述“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可以想象到秋天的美景。夕阳的余晖如火烧般照耀大地,晴朗的天空湛蓝如宝石般闪耀。这幅景象让人心生向往和惊叹。无论是晚霞还是蔚蓝的天空,都给人带来宁静和美丽。这些景色仿佛将人们的思绪带入到了田园诗般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 七律 桑梓处

    《平水韵》 祢父牵携两髻童,此间犹记腊梅红。 枯坟草蔓游人影,旧室蛛垂信使风。 曲破弦思桑梓处,心摧月梦蓼莪中。 何当水驿天涯远,索解情憀白发翁。

  • 清·吴伟业《病中别孚令弟组诗》兄弟话别

    人在病中,身子虽不能自主,思致却纷乱无际、格外活跃。时令正值初冬,窗外又飘飞起一天白雪。这凝噎相对的一刻,与“昨岁”在镇江“北固楼”的兄弟话别情景。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