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秋思》(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原文拼音繁体秋思.[唐].白居易.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qiū sī 秋 思 .[ tánɡ ]. bái jū yì..[ 唐 ]. 白 居 易.xī zhào hónɡ yú shāo , qínɡ kōnɡ bì shènɡ lán 。夕 照 红 于 烧 , 晴 空 碧 胜 蓝 。shòu xínɡ yún bù yī , ɡōnɡ shì yuè chū sān 。兽 形 云 不 一 , 弓 势 月 初 三 。yàn sī lái tiān běi , zhēn chóu mǎn shuǐ nán 。雁 思 来 天 北 , 砧 愁 满 水 南 。xiāo tiáo qiū qì wèi , wèi lǎo yǐ shēn ān 。萧 条 秋 气 味 , 未 老 已 深 谙 。秋思.[唐].白居易.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獸形云不一,弓勢月初三。雁思來天北,砧愁滿水南。蕭條秋氣味,未老已深諳。译文注释诗评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黄昏时分,夕阳西下,那如火一般的晚 霞绚丽无比,光彩夺目。晴空万里,碧蓝如洗,澄净明澈。诗人运用比 喻手法,极言秋日晚霞之灿烂,天空之净洁。白居易秋思 全唐诗第5070页。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云朵的形状变化不一,有的象这种野兽 在奔跑,有的又象那种野兽在蹲伏。农历初三,刚刚出现的月牙儿犹如 细细的弯弓一样。诗人把“云”形容成“兽”,将“月”比喻为“弓”,十 分贴切。使其描绘之秋景更加生动、形象、逼真。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妇女们看见鸿雁南飞而引起对北方戍边 亲人的无限怀念之情。她们捣衣时的砧杵之声,又能使人生出许多绵绵 的忧愁。诗句抒发了作者对因战争而分离的夫妇们的深切同情。注: 砧 (zhēn) ,捶、砸或切东西的时候,垫在底下的器具。赏析一赏析二赏析三 这首诗是诗人太和六年秋天所作,时诗人仍为河南尹。诗题为“秋思”,但似乎并不是诗人自己的秋思,而是诗人为他人代言秋思。 诗人是被夕阳西下时的景色诱发出诗兴的,灿烂的夕照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而周围的晴空则比兰草还要蓝。天空中飘散着朵朵云彩,仿佛各种不同野兽的形状,而刚刚升起的月亮因为是初三的缘故而像是一张弓。应该说这是非常美妙的景色,但就在这种景色中,一个视觉景象和一个听觉景象让诗人想到了“秋思”的意象:天上北雁南飞,让远离家乡的游子引起思乡之情;水边石砧上的捣衣声,则让家中的女性为外出亲人的归途而担忧。对于这类秋愁,诗人是非常熟悉的,“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但此诗所反映的“秋思”更多地是为他人代言,而更具体的秋思之情在诗人这里似乎现在已经没有了。
-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
-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字德可,嘉
-
1、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蔡松年《鹧鸪天》) 2、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3、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柳如是《金明池》) 4、众
-
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钱珝这首《未展芭蕉》就是运用联想的杰作。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原题】:十六日伏睹明堂礼成圣驾恭谢太一宫小臣敬成口号
-
是否你已将我遗忘诗人老皮居住在龙海一个叫角美的小镇上,过着游山玩水的逍遥生活。他喜欢小镇生活。“小镇”两字,总带给我们一份似曾相识
-
[原文] (节选) 卷十五 兵略训 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民之害也。凡有血气之虫,含牙带(戴)角,前爪后距,有角者触,有齿者噬,有毒者螯,有蹄者跌,喜而
-
范雎献书秦昭王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
-
老住香山初到夜,秋逢白月正圆时。从今便是家山月,试问清光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