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与之《山行》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罗与之
烟草凄迷露未晞,一筇伴我立晴晖。
丹枫虽老犹多态,散作漫山野蝶飞。
此诗记游咏景。第二句叙述,交代“我”扶杖驻足于秋阳杲杲之下。“立”字勾勒全篇,明首句为一路山行所见,示下二句为停步四顾所视所想。首句,描绘兼记时间,“烟草凄迷”,眺远处草树,披烟裹雾,隐约迷蒙;“露未晞”,察近旁花木,清露未干,时为上午。艺术上,首二句未见特别高明之处,三、四句则忽出奇想,笔触轻灵,物我一体,横生情趣。
第二句不说策杖游山,而说“一筇伴我”,伴字使诗行顿生态度。“杖藜扶我过桥东”,“杖藜携酒看芝山”,“扶筇不架车”等,句中作为手杖的藜与筇,均是动词宾语,呈静态。“一筇伴我”之筇则为施动主体,无生命之物遂有生机意趣,诗行一活。三、四句体物尤新巧。一般情况下,西风吹落枫叶,坠地委泥,意味衰飒。这里却不,诗用“老”称凋谢辞树的枫叶,用“虽”作转折,言其老而还能表现出新的姿态来:化为野蝶漫山翻飞。由枫联想到蝶,诗人呼应不同经验,虚实相融,加大了形象密度,突出了主体物象,从而在此一事物到彼一事物的联络与飞翔中,将诗情推向饱满。
同样,高手诗人总避免单纯作叙述、议论或描写,写景物,每托物言情,藏情于景。罗与之立于晴晖之下,喜有一筇相伴,欣看枫蝶漫飞,绝无一丝凋萎零落之感。“丹枫虽老”……,实言“我”年虽老……;丹枫“多态”,实言“我”有豪情;野蝶翻飞之象,其实叠合着“我”游兴方浓,正欲纵览四山,领略泉石云林秀色!主观感受酿造出写景之句,“物中有我”,意态情韵俱出。
-
3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
3月2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 : 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决定》在中央政治局及书记处之下设立宣传委员会与组织委员会统一管
-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作品赏析过华清宫,写景。注:1:华清宫:京兆昭应县有宫,在骊山下。贞观十八年置,髙宗咸亨二年,名温泉宫
-
古文观止·《礼记》·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檀弓
-
软绫腰褥薄绵被,凉冷秋天稳暖身。一觉晓眠殊有味,无因寄与早朝人。
-
论题解析 [解题]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即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技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
迢迢征路。又小舸、金陵去。西风黄叶,淡烟衰草,平沙将暮。回首高城,一步远如一步。江边朱户。忍追忆、分携处。今宵山馆,怎生禁得,许多愁绪。辛苦罗巾,搵取几行泪雨。
-
【大圣乐】村落无人要厮笑,这愁闷有谁知道。闲来徐步,桑麻径里,独自烦恼。 【叨叨令】 贫则虽贪,每恁地娇,这两眉儿扫。有时暗忆妾爹娘,珠泪堕、润湿芳容,甚人知道?妾又无人要。兼自执卓做人,除非是苦怀抱
-
可怜风雪浙东西,先数余杭次会稽。禹庙未胜天竺寺,钱湖不羡若耶溪。摆尘野鹤春毛暖,拍水沙鸥湿翅低。更对雪楼君爱否,红栏碧甃点银泥。
-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出处】唐李颀《 送陈章甫 》。 【意思】陈君立身处事襟怀坦荡,仪表 堂堂,有蜷曲的胡须,雄健的双眉,宽大的额头。漫画式的笔触描摹了 陈章甫的相貌和胸襟,字里
-
落海风·闺情 周文质 楼台校风味佳。 动新愁雨初风乍。 知不知对春思念他。 倚阑干海棠花下。 周文质:字仲彬,建德(今属浙江)人,后移居杭州。“学问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