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王羲之·《兰亭集》序》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王羲之·《兰亭集》序》鉴赏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① 修禊: 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至水滨游浴采兰,以驱不祥,叫做修禊。曹魏之后固定在三月三日,又常以羽觞盛酒置溪水中,觞触岸停止时,坐于近处之人即应取觞饮酒,名曰曲水流觞之饮。② 死生亦大矣: 庄子·德充符引孔子语。③ 一死生,齐彭殇: 庄子认为人生前死后都存于所谓的“大块”之中,生与死实质一样。又认为殇子与寿达八百岁的彭祖相比,二者等同无别。分见庄子之大宗师及齐物论篇。

王羲之精于书法,又富于文才,刘宋人评其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世说新语·赏誉注引文章志)。这篇〈兰亭集〉序,是其传世作品之最佳者。

兰亭,为东晋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水经注·渐江水)。东晋建立后,南渡之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之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遂成为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宴集流连之地。穆帝永和九年(353),五十一岁的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三月三日,他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聚于兰亭,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并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此序即〈兰亭集〉序。

全文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叙兰亭宴集情景,乃是实写。这部分以一“乐”字为基调。起笔先叙宴集之时令、地方及事由,笔调从容沉稳。接写与会人士。“群贤”二字非浮泛之奉承,是表明诸人与己意气相投,否则虽有良辰美景亦不足为乐。下面再叙兰亭地理环境及景物,主体是山水。其山如何?“崇”与“峻”只是本色形容,而“茂林修竹”四字遂赋予山岭盎然生气。其水如何?“清”与“激”亦为本色形容,而“映带左右”四字方使流水神采飞动。清波之上,一只只盛满旨酒的羽觞飘来;人们胸中,一阵阵畅叙怀抱的话语流出。此时,作者与众人均为自然之美所陶醉,以致感到人为的管弦之声亦属多余。再下描述当日天气。“是日也”三句具承上启下之功用。就承上而言,山水姿容如此清丽,人们心情如此欣快,均与晴和之天气相关。就启下而言,由“天”、“气”而及于下文之“宇宙”,显得紧密而自然。最后写宴集之感受。仰观宇宙,俯察万物,是极视觉之娱;竹木萧萧,流水潺潺,是尽听觉之乐。但这愉悦之情,仅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仍然保持笔势之从容沉稳,可谓“乐而不淫”。

这一部分层次清晰,外在的特色则是简练。作者“模山范水”,真是惜墨如金。但简练常人亦可做到,其内在的特色,还在于其格调之淡雅。三月江南,想那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吐艳,真是“姹紫嫣红开遍”!但在此处,这些浓艳之物却不见姿影,得寓作者之目者,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即使绘竹,亦只言其修而弃其绿;写水,亦只言其清而弃其碧。一切过于浓厚之色不用,这是色调的淡雅。兰亭宴集,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臻,但作者之喜悦不过分不逾度,笔势始终从容沉稳,这是心境的淡雅。晋人对王羲之其人的情性,有“清鉴贵要”之评(世说新语·赏誉)。文字格调之淡雅,正是作者情性的体现。

后半部分抒发宴集之后的感触,是为虚写。这部分则以一个“悲”字为基调。上文方言乐,此处忽言悲,表面看来突兀,实际却不难理解。兰亭聚饮,自是乐事,然有聚必有散,世间“没有不散的筵席”。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而由聚散再想到人生之短促,死生的悬隔,更令人悲从中来。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述聚会之欢乐后,因感人生无常而转入悲伤,并不自〈兰亭集〉序始。汉武帝行幸河东,中流与群臣欢饮,自作秋风辞云: “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东汉古诗十九首之四云: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魏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叙在南皮与吴质等人宴游之欢之后云:“乐往哀来,怆然伤怀。余顾而言: ‘斯乐难常。’足下之徒,咸以为然。”西晋石崇金谷诗叙,亦先叙众人宴集之乐,接着以“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作结。可见至少从汉魏以降,聚散生死这股悲凉之雾,始终笼罩着文学家的心灵。〈兰亭集〉序的由乐转悲,亦就不足为怪了。后世有人以此怀疑此序非王羲之所作,是没有道理的。

这部分文字的特色,在于作者将其悲伤之思的产生,写得回环曲折,感动人心。首先从兰亭聚会,联想到现今人们彼此相处,时间非常短促。而相处的方式亦不相同: 好静者常在内室清谈,好动者喜在山林遨游。虽然人们情趣不同,相聚方式各异,但都具有共同之处,这就是遇到喜欢的事物就心满意足,不知老之将至,等到对所遇事物产生厌倦,感情随事物之变化而变化时,无尽的感慨就产生了。先前喜欢的事物,转瞬变为陈旧的过去,这已经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分,更何况随着世界的变化,任何人都难免一死呢!孔子早就说死和生是大事,此种情况岂不使人悲伤!以上一层,是说与作者同时代人情感的变化。接着,作者眼光上移至古昔。他从古人留下的文章看到: 古人亦为人生变化而兴叹生悲,这和当今人的情况完全契合无异。古今一律使人嗟叹,而古人文章中的悲凉情绪更令人伤感,这使作者心胸久久不能开解。既然古今一例为人生无常而兴叹生悲,可见庄周所谓的死生一样、寿夭等同的说法,乃是虚妄难信之辞。下面,作者又将眼光移至未来。他推想将来之人其情感变化必和古今之人相同。及至将来,现今一切即为陈迹;将来之人,亦将临今人之文而感伤,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悲叹。至此,其笔势一收,顺势点明其记录诸人名爵、诗作,以及作序之旨: 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有关情况就应详细记录下来,以免湮没不彰,同时也使将来之人,能够了解我心中的感触。这部分文字从兰亭宴集发端兴感,从今人及于古人,再及于后人,最后回到兰亭宴集而收笔,舒卷自如,辞气畅达。在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从而与上文的乐生之旨契合无间了。

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已经盛行。〈兰亭集〉序在修辞上不尚藻饰,不堆砌故实;在句法上骈散兼行而以散句为主,这种素朴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确实是一篇“不类常流”的佳作。

王羲之曾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此文,其真迹虽然不传,但从后人的摹本仍可领略其神采。其书其文,将永远受到世人的珍视与喜爱。

猜你喜欢
  • 《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 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北方的青纱帐啊,北方的青纱帐! 你为什么那样遥远,又为什么这样亲近? 我们的青纱帐哟,跟甘

  •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全诗赏析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万里戎王

  • 纳兰性德《梦江南》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纳兰性德《梦江南》 纳兰性德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 提起纳兰性德的词,总不免使人首先想到他那些感情真挚、笔触细腻、充满着哀婉气氛的悼亡词,似乎“哀感顽艳”

  • 白居易《对酒》全诗赏析

    人生一百岁,通计三万日。何况百岁人,人间百无一。贤愚共零落,贵贱同埋没。东岱前後魂,北邙新旧骨。复闻药误者,为爱延年术。又有忧死者,为贪政事笔。药误不得老,忧死非因疾。谁人言最灵,知得不知失。何如会亲

  •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释

  • 陶公旧宅 (唐)刘眘虚

    陶家习先隐 ② ,种柳长江边。朝夕浔阳郭 ③ ,白衣来几年 ④ ? 霁云明孤岭,秋水澄寒天。物象自清旷 ⑤ ,野情何绵联 ⑥ 。萧萧丘中赏 ⑦ ,明宰非徒然 ⑧ 。愿守黍稷税,归耕东山田 ⑨ 。 ①此

  • “法莫如显,术不欲现”注释、译文和评说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是以明主言法,则境内卑贱莫不闻知也,不独满于堂;用术,则亲爱近

  • 苏轼《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全诗鉴赏

    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

  • 一年级古诗词朗诵大赛(适合一年级的诗歌朗诵稿)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年级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包括适合一年级女生古诗词朗诵比赛的词、,适合一年级的诗歌朗诵稿,适合一年级朗诵比赛的古诗。您好,根据您的要求,找到了以下诗歌:1. 学会感恩 我感谢.感谢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谢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

  • 《生查子·重叶梅赏析》

    这是一首咏重叶梅的咏物词。   开头二句写重叶梅雪中独放。化用“春脚移从何处来,未到百花先到梅。”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写出重叶梅不怕风雪严冬,在百花开放之前开放,从容自如,从而突出重叶梅不怕雪虐风威的高尚品格。   三、四句写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