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素黄山记引》原文|翻译|赏析
明·黄汝亨2
我辈看名山,如看美人:颦笑不同情3,修约不同体4,坐卧徙倚不同境5,其状千变。山色之落眼光亦尔,其至者不容言也6。
庚戌春晚7,予游黄山,有记,自谓三十六峰之美略尽。而元素后予往,以秋月,所为记简而整,有与不同者,取境使然。海子光明顶上8,元素独饶取9;而予所快览丹台之云气10,与石笋上下之峰幻11,元素不尽也。虽然,亦各言其美也已夫。
美人人宫见妒,而吾辈入山岂相妒耶? 书之发览者一笑。
1本文是作者为友人姚元素黄山记所作的小引。引:文体名。同序。2黄汝亨(生卒年不详):字贞父,明万历间人。有寓林集、天目记游等。3“颦(pin)笑”句:意为都是颦、笑,但出于不同的情感,其颦笑之貌亦不同。颦:蹙眉。4“修约”句:意为同是“修约”(修美绰约),但不同的美人其修约又各不同。5“坐卧”句:意为同是坐卧徙倚,但在不同的境中又有不同的情态。徙倚:徘徊。6至:极致。不容言:口说不出。7庚戌:即1610年。8海子光明顶:黄山景点。9饶取:意为多有描写。10丹合:黄山景点。11石笋:长条状的岩石。
【析点】 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对于同一审美对象,由于审美主体的心境、情趣等方面的差异,他们所获得的美感也因此不同。作者在游历黄山之后,自以为其三十六峰之美已尽情领略,不意友人姚元素所作黄山记于黄山之美另有发现。这虽然与审美对象本身有关,秋天的黄山和晚春的黄山毕竟有所不同,但主要是因为两人的审美情趣不一样。审美情趣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描写黄山时“取境”的不一致。作者对丹台之云气和石笋之峰幻饶有兴趣,而姚元素对海子光明顶则情有独钟。
把游赏名山比作观看美人固然不很恰当(因为美人是有情感的),却也使本文平添几许生动。至于结构上的首尾呼应,语言的俏皮风趣更毋庸赘论
-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晏子与越石父(杂上·二四)》原文鉴赏
-
作者: 曹增渝
-
编年体史书。编写者为历朝起居注官。目前所发现的清代起居注册始于康熙十年(1671年)九月,迄于宣统二年(1910年)十二月,中间有缺佚,已不完整,共一万二千册。 起居注这种史书体裁,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
-
唐寅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扇见捐”是我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经常使用并十分著名的典故。它讲的是汉成帝时后宫婕妤班姬的悲惨故事。她本是雁门郡楼烦(今山西宁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春天的歇后语的意思,内容包括春天的歇后语,春天的歇后语,春天歇后语。例如: 春茶尖儿又鲜又嫩 春分得雨正逢时 春夏秋冬年年有 春天的竹笋节节向上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比喻热爱劳动.) 春天的石榴花心红 春天
-
忽然发现自己的爱情观很土气,忍不住自笑了起来。 对我而言,爱一个人就是满心满意要跟他一起“过日子”,天地鸿濛荒凉,我们不能妄想把自己扩充为六合八方的空间,只希望以彼此的火烬把属于两人的一世时间填满。
-
《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而坐,曰:“子非吾友也.”》出自哪里,什
交友类名言赏析《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而坐,曰:“子非吾友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夜畔 父亲发动了他的三轮车,突突的响声吸引了我。我忙跑出房屋来到院子,仰着脸问父亲去哪里。三轮车黑雾般的油烟将父亲笼罩在车座上,他
-
西方文学·思潮、流派·后结构主义 自结构主义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一句:两只黄鹂在绿柳上婉转歌唱, 下一句:窗户里映照着西岭上千年积雪,门口停泊着通往东吴的万里长船。 翻译: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唱歌,一行白鹭飞上了蓝天。 窗户里映照着西岭上千年积雪,门口停着通往东吴的万里长船。【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