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晏子与越石父(杂上·二四)》原文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晏子与越石父(杂上·二四)》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晏子与越石父(杂上·二四)原文鉴赏

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涂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赎之,因载而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日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改席,尊醮而礼之(11)。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12),尊礼不受摈(13)。’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14),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注释】 ①中牟(mo谋):晋地名。 ②反裘:古时裘衣毛向外,反穿裘,为的是保护裘毛。刍(chu除):柴草,涂:通“途”,路。③父(fu甫):男子的美称,古时多用在字或号的后面。 ④赎(shu孰):用钱财赎罪或赎身。 ⑤诎(qu驱):枉曲,受屈,意为身心才智不得舒展。 ⑥申:通“伸”,伸展。 ⑦鬻(yu育):卖,出售。⑧省(xing醒):省察,检查。省行:省察自己的立身行事,意是重视修身洁行。引:拖延。 ⑨察者:重实际的人。讥(ji机):苛责,苛求。⑩粪洒:洒扫。 (11)醮(jiao叫):向客人敬酒。 (12)修途:修饰外表。 (13)摈(bin鬓):排斥,弃绝。 (14)厄(e饿):穷困,困境。【今译】 晏子出使晋国,归途来到中牟,看见一个人头戴又破又旧的帽子,反穿着皮袍,背着柴草。在路边歇息,晏子认为是个君子。派人前去问话。差人问道:“你是做什么的?”那人回答:“我是越石父!”晏子问道:“为什么在这里歇息?”答道:“我在中牟雇给人家当仆役,刚被差使回来。”晏子问道:“为什么要给人当仆役?”答道:“无力免除切身的冻饿之苦,因此才受雇做仆役。”晏子问道:“做仆役多久了?”答道:“三年了。”晏子问道:“可以赎身吗?”答道:“可以。”于是晏子解下左外套的骖马,用来赎越石父,接着载越石父同车一起归返齐国。到了家,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进门了。越石父一气之下便要同晏子绝交。晏子让人回话道:“我未曾同夫子交结为朋友呀!你做仆役三年,我今天看到后赎你出来,我对待你还不算可以吗?你为何急着同我断绝关系呀?”越石父对答道:“我听说:‘一个士人不遇知己身志委屈不得舒展,遇到知己才能伸展心志。’所以君子不以自己的功劳而轻视别人,也不因为别人有功劳便枉屈自身立世作人的道理。我给人做仆役三年,没有人能理解我。今天你赎了我,我以为你是我的知已。先前你登车时,没同我打招呼,我以为是你忘了。现在你又不告辞便进了家门,这是同把我当作仆役的人一样待我了。我如今还是个仆役,那么请你把我当即卖掉吧。”晏子走出来,请见越石父,言道:“先前我只看到了贵客的外表,如今才看到了贵客的心意。我听说:‘重视修身洁行的人不拖延自己的过错,讲求实际的人不苛责别人的言辞。’晏婴我可以向你谢罪而你可以不弃绝我吗?我确实愿意改过。”晏子下令洒扫屋子撤换座席,恭敬地敬酒并按礼仪厚待越石父。越石父谢道:“我听说: ‘至恭至敬的人不修饰外表,尊重礼仪的人也受人尊重。’夫子以礼待人,我不敢担当呀!”晏子从此尊越石父为上客。君子评论道:“世俗的人稍有点功劳便似为有德,自以为有德便会骄人傲世。晏子有功帮助别人摆脱困境,自己反而委屈在下,晏子的作为离开世俗习气也太远了。这便是保全功德的道理。”【总案】 这是一篇讲述晏子谦恭礼士的故事。从故事情节的安排来看,与其说它表现晏子谦谨的美德,莫如说这是一篇颂扬“士”的人格和效命意识的故事。随着战国时期“士”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士人的形象出现在民间故事里也是自然的。故事中的越石父是个“不遇知己”,屈身在仆役地位的士人。晏子路遇,解左骖相赎,载之俱归。只因登车时没有礼让,进门时没有告辞,越石父便决然要与晏子“绝”。从越石父的言辞中可见。“士”追求的是“知己”与“知遇”,亦即为能够理解与赏识自己的人所用。同时,还追求对“士”的尊重和礼遇。这里深层的含义,就是“士为知己者用”的意识。“士”的人格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渴求“依附”,为“知己”效力。史记·管晏列传亦记此事,但情节略有不同,应是故事流传的差异。

猜你喜欢
  • 《夺袍衣之 武则天 东方虬 宋之问》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武后游龙门,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赏锦袍。左史东方虬既拜赐,坐未安,宋之问诗复成,文理兼美,左右莫不称善。乃就夺袍衣之。 ○唐·刘《隋唐嘉话》卷下 事亦见《旧唐书·宋之问传》、《新唐书·宋之问传》、宋·计

  • 李贺《五粒小松歌》全诗赏析

    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作品赏析原序:前谢秀才杜云卿,命予作五粒小松歌。予以选书多事,不治曲辞

  •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王晋卿画)》全诗鉴赏

    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积翠如云烟。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但见两崖苍苍暗绝谷,中有百道飞来泉。萦林络石隐复见,下赴谷口为奔川。川平山开林麓断,小桥野店依山前。行人稍度乔木外,渔舟一叶江吞天。使君

  • 杜剑《忧伤的母语落在他乡》

    心中的格桑花我承认我是因为它的名字才喜欢上它的我在西藏见过那么多花可我真不知哪一朵是它藏民说美丽的花就是格桑花由此推斷那些盛开在拉

  • 《送王郎赏析》

    这首诗自起句至“骨肉十年终眼青”为第一段,写送别。它不转韵,穿插四句七言之外,连用六句九言长句,用排比法一口气倾泻而出;九言长句,音调铿锵,词藻富丽:这在黄庭坚诗中是很少见的“别调”。这种机调和词藻,颇为读者所喜爱,所以此诗传诵较广,用

  • 《容斋随笔·文潞公奏除改官制》译文与赏析

    文潞公奏除改官制文潞公奏除改官制 【原文】 自熙宁以来,士大夫资历之法,日趋于坏,岁甚一岁[1],久而不可复清。近年愈甚,综核之

  • 白居易《慵不能》全诗赏析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弹。腰慵不能带,头慵不能冠。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一餐终日饱,一餐至夜安。饥寒亦闲事,况乃不饥寒。

  •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坏晋馆垣》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相郑伯如晋

  • 刘禹锡《赠日本僧智藏》全诗赏析

    浮杯万里过沧溟,遍礼名山适性灵。深夜降龙潭水黑,新秋放鹤野田青。身无彼我那怀土,心会真如不读经。为问中华学道者,几人雄猛得宁馨。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