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图》
[元]元好问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掠留余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载酒夜俯冯夷宫。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淡云闲今古同。
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
可恰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
赤壁图又称赤壁夜游图。金名士武元直作。图后有赵秉文追和东坡赤壁词 一首。从元好问遗山集·题赵秉文<赤壁词>后一文末句“赤壁图,武元直所画,门生元某谨书”看,作者接触过此画。诗名赤壁图,乃题画或阅画有感而作。
三国志·魏志载:建安十三年(208)夏,曹操征刘表。表卒,子刘琮率众降。十二月,孙权为刘备攻合肥,曹操自江陵征刘备至巴丘,并遣张熹救合肥,孙权退军。“马蹄”二句反映这一段史实。既写虚拟中的实象:曹军进击,驰骋江汉,摧枯拉朽,留下烟尘与空莽;军伍撕杀,战鼓激怒,奔腾江流为之鼎沸。也写虚拟中的感受:曹军的所向披靡,不过历史的瞬间态象,犹马蹄一蹴,除了留下空荡的荆门,或从江水流韵中隐约悟听到一点历史的遗音,别的都不复存在。历史的场面与艺术的想象交融一体,传达历史变迁的幽思与喟叹。一蹴,疾奔貌。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乃蜀楚咽喉门户。荆门空,含曹军锐不可当,对手弃城逃避,毫无阻碍之义;或为岸山空旷烟水苍茫的画境实景。接着,笔锋一转,由称扬曹操到讥嘲他老糊涂“不解事”,引出另一个年轻的历史人物孙权。孙权是江东小霸王孙坚之子。曹操初欺雏嫩,视若刘琮。后与之对阵,见军容整肃,部伍威严,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即刘琮)若豚犬耳。”曹操对孙权认识的转化,显示了其性格特征中的骄横自大的一面,也初步抬举了孙权。阿琮既如豚犬,孙郎便是“豚犬”的反比。于是出现“人中龙”之喻。比喻既承接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语意中羡孙坚有子如龙的心理成分,又以龙飞腾天渊、兴云作雨、变幻无穷、神奇莫测的特征暗示孙权在三国鼎立状态中能叱咤风云、左右形势、伸屈自如的特殊地位。而豚犬伏地、飞龙驭云,更见孙权、阿琮的天壤之别。
下面是:“叱咤生云风”的具体画面。孙权军队火烧赤壁,以蒙冲战舰载燥荻枯柴,近行曹营突然点火,曹船及岸上营落尽皆焚毁。“疾雷破山”即状火攻声势巨猛,速度箭疾,犹迅雷不及掩耳。“旗帜北卷”指周瑜继火攻后率轻锐部队乘胜追杀。“天为红”即史载“烟焰涨天”,渲染吴军胜利追杀,血斗疆场的雄壮气氛与宏大背景。赤壁一战,天下三分,大显孙吴声威,深诮曹操轻敌,伸足“误认孙郎作阿琮”句意。
作者了了几笔,勾画,魏蜀吴三方激烈的军事斗争,英雄豪杰曹操、孙权、刘备、周瑜各领风骚;场面壮阔,情调激扬,笔墨洗炼。然读至“至今”二句方知,上面全是作者观赤壁图想象玄思中内容,乃虚拟之画面。审美思维把历史事件转化成了声、形、色(雷疾、旗卷、火红)有机统一的艺术境象。“仿佛”二字即在指示这种玄想生境象的艺术事实,并将玄想的思绪收揽起来,透露出历史“空有余踪”的虚幻情绪。
由于赤壁图画境中有扁舟一叶浮于江上,载苏轼及友人游览赤壁,故“令人”二句引出眉山公苏轼,化用后赤壁赋“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句意。冯夷,神话传说中水神名,即河伯。作者显然是借苏轼游赤壁的深邃思想,传达历史的“忧思”:千古风流人物不免“浪淘尽”、空余山川遗迹,一种沉郁不快的历史消逝感酿制了无限的哀叹。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连同赞颂他的深识历史虚无之理的苏黄州都去了,成就英雄霸业者与评说英雄霸业者、历史连同对历史的认识,皆过眼烟云。而与之相对,“江山在眼”,自然永恒;变与不变,瞬息与长存的反差更增加刺激了世事沧桑、人生须臾的悲漠。但同时,作者也吸收苏赋中“物与我皆无尽”、“造物者无尽藏”的积极的时空意识与宇宙观、人生观,使情绪趋于穆静与超然,产生“天淡云闲”、净化升华的意识境界与“今古同”的理性认识。于是,一种超脱与漠然互存、达观与沉郁共在的自我调控的文化心理结构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
-
张衡殊不乐,应有四愁诗。惭君锦绣段,赠我慰相思。鸿鹄复矫翼,凤凰忆故池。荣乐一如此,商山老紫芝。 作品赏析原题:张相公出镇荆州,寻除太子詹事,余时流夜郎,行至江夏,与张公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车寄罗
-
此诗共十句。首二句“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是一幅目送朋友风帆逝去的远望图。“依然”是依恋,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内心是何等懊丧。从“长望”的凝神注目中能够窥见其情绪的起伏,有如这眼前的江水翻滚不已! “鼓声随听绝”以下六句可分为两个层次
-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东路方箫条,楚歌复悲愁。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赠言岂终
-
华表千年一鹤归,凝丹为顶雪为衣。星星仙语人听尽,却向五云翻翅飞。 作品赏析【注释】:
-
畋猎自古昔,况伊心赏俱。偶与群公游,旷然出平芜。层阴涨溟海,杀气穷幽都。鹰隼何翩翩,驰骤相传呼。豺狼窜榛莽,麋鹿罹艰虞。高鸟下騂弓,困兽斗匹夫。尘惊大泽晦,火燎深林枯。失之有馀恨,获者无全躯。咄彼工拙
-
阴阳自协璇玑运,和煦潜随缇管升。十二紫关鱼籥启,九重晓阙绛烟凝。芳华稍变青门柳,寒冻微消北陆冰。宸藻下颁羲日丽,八弦民庶保年登。
-
【作品提要】 一个居住于小城镇的青年文人穷困潦倒,仅仅靠写文章挣稿费谋生。但投出去的稿子常常被无情地退回,而其他工作又难以找到,因此,他只能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整天在大街上和公园里游来荡去,最后不得不向
-
嘉鱼荐宗庙,灵龟贡邦家。应龙能致雨,润我百谷芽。蠢蠢水族中,无用者虾螅形秽肌肉腥,出没于泥沙。六月七月交,时雨正滂沱。虾蟆得其志,快乐无以加。地既蕃其生,使之族类多。天又与其声,得以相喧哗。岂惟玉池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