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三儿拱书》原文|翻译|赏析
清·林则徐1
字谕拱儿知悉2:尔年已十三矣!余当尔年,已补博士弟子员3。尔今文章尚未全篇,并且文笔稚气,难望有成。其故由于不专心攻苦所致。昨接尔母来书,云尔喜习画。夫画本属一艺,古来以画传名者,指不胜屈。不过泰半是名士高人4,达官显宦,方足令人敬慕。若胸中茅塞未开,所画必多俗气,只能充作画匠耳。若欲成画师,须将腹笥储满5,诗词兼擅,薄有微名,则画笔自必超脱,庶不被人贱视也6。
1林则徐(1785-1850):清末政治家,有信及录等。2字:指书信。谕:旧时上合下的通称。3博士弟子员:汉武帝时设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令郡国选送;唐以后称生员为博士弟子。4泰半:犹大半、太半。过半数。5腹笥(si):喻记诵的书籍。笥:书箱。6庶:庶几,差不多。
【析点】 这封劝勉后辈勤学奋进的短信,与同类题材的作品比较,独具特色。信中作者不直言训教,而是与儿子展开平等的对话,循循善诱,把谆谆教诫与殷殷厚望寓于曲折的行文和说理之中。
作者没有正面说教为什么要“专心攻苦”,而是抓住儿子“喜习画”的特点,因势利导,展开教诲。对作画者作者加以“画匠”与“画师”的区分。指出“胸中茅塞未开者,所画必多俗气,只能充作画匠”;只有学问渊博,诗词兼擅,学习和借鉴各种艺术经验者,才能成为画坛高手,堪称画师。这一认识颇有见地。他强调艺术修养的重要性,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对于如何成为名画家,作者同时强调必须是名士高人,达官显宦,才足令人敬慕。这种靠社会地位捞取画名的思想虽然不免世俗之气,但联系全文,却不难看出作者寄望子辈刻苦读书,将来出人头地的良苦用心
-
“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是诗人描写的自己幽居环境。竹、兰都是士人喜爱的植物,士人们从它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精神品节,因而对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从诗中“萧条”、“风雨”、“折”等字眼或许也是作者寄情于内,表明自己在官场上受到排挤
-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作品赏析【注释】:《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
-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
-
一气混沦生复生,有形有心即有情。共见利欲饮食事,各有爪牙头角争。争时怒发霹雳火,险处直在嵌岩坑。人伪相加有余怨,天真丧尽无纯诚。徒自取先用极力,谁知所得皆空名。少微处士松柏寒,蓬莱真人冰玉清。山是心兮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功德碑·《平淮西碑》(唐·韩愈)
-
(节自 《管晏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①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②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③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
-
写完《雷雨》,渐渐生出一种对于《雷雨》的厌倦。我很讨厌它的结构,我觉出有些“太像戏”了。技巧上,我用的过分。仿佛我只顾贪婪地使用着那简陋的“招数”,不想胃里有点装不下,过后我每读一遍《雷雨》便有点要作
-
古代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注释与译文
【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注释与译文]锲(qiè),刻。镂(lòu),雕刻。几句的意思是:雕刻一件东西如果刻一下就丢开不干了,那就连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果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
【题 解】《捕蛇者说》是传诵不衰的著名篇章之一。“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
-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客子思乡”类的诗句。 遥望故园,辽远而迷茫,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