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杂说一》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龙嘘气成云①,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②。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③。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 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 曰: “云从龙④。” 既曰“龙”,云从之矣。
【注释】 ①龙嘘气成云: 古代的神话说法。文中的龙喻圣君,云指贤臣。嘘,吹气。②茫洋: 深远广大的意思,此处也可当 “徜徉”解,即自由自在地往来。玄间: 宇宙中至幽至远的空间。玄,幽远,青黑色。古有天玄地黄之说,玄代指天和天色。薄: 即“迫”,逼近。伏光景: 日月的光亮被遮蔽、埋没。景,同 “影”。感震电: 使雷电感生。震,雷。神变化: 是使其变化如神而难测。神,在此作动词用。汩 (gu): 此处指浸没。陵: 大土山。谷: 两山间的夹道或水道。③云虽然“灵怪”,其“原动力” 出于龙。④云从龙: 见易·乾卦·文言: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意即云随着龙而出现。
【译文】 龙慢慢地呼出气来就化成了云块,云本来是不比龙更灵异的。然而,龙乘着这云气,可以自由自在地到达青天的尽头,靠近太阳和月亮,遮盖住它们的光辉; 可以感应产生惊雷闪电,神妙地发生出各种变化; 可以降雨润泽大地,使水没山尽,汩汩奔流。云也是很灵异的怪物啊!
云,是龙使得它灵异的。至于龙的灵异,就不是云能够赋予它的。但是,龙如果不能得到云的遮掩衬托,便不能神妙地发生各种变化。失去它所凭借依靠的东西,实在是不行啊!
真奇妙啊! 龙所凭借依靠的东西,却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易经上说:“云随着龙而聚散。”既然说到 “龙”,就一定有云随从它了。
【鉴赏】 本文以龙、云为喻,从“灵” 字着眼,用正逆交替、轻重转换的手法阐明了 “圣君不可无贤臣,贤臣不可无圣君。圣贤相逢,精聚神会,斯能成天下之大功” 的辩证关系 (见宋·谢枋得文章轨范)。第一段先用逆笔说云弗灵于龙,接着又以正笔急转,写龙乘云气的情况,表现了 “云” 的作用,虽着重写云之灵,却更突出了龙之灵。第二段又以逆笔说龙能使云灵,而云却不能使龙灵,然后又翻转说龙无云则无所依,用正笔强调了云的重要性。之后又一转与首句 “嘘气成云” 相照应。最后引 易语作解又是逆正两法互用。全文虽龙、云并提,实则以龙为主而云为宾,不仅说明圣主贤臣缺一不可的道理,还指出君臣各有职责、不可相代,应明确两者的职分和其间的主从关系。此外还反映了作者对最高统治者抱有幻想,一心想作辅佐圣君的贤臣。
本文的寓意或说是借指“君臣” 的 “遇合”,或说是指朋友的互相应求,还可理解为激励有志之士自己去创造施展抱负的条件。
字数:1145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04-305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祠庙里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祠堂的诗句,27首描写山中寺庙的古诗,关于“祠堂”的诗句。1.《徐孺子祠堂》宋 黄庭坚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
-
两角徒自长,空飞不服箱。为牛竟何事,利吻穴枯桑。
-
一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本题作《别东鲁诸公》,另有一种唐人选本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是李白最有代表性的名篇之一。 公元七四二至七四四年(唐玄宗天宝元年至三年),李白在长安为唐玄宗翰林供奉。由于政
-
漆园王维①古人非傲吏②,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③。【注释】①王维:见《酬张少府》。②傲吏:指庄子。据《史记·老庄申
-
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为皇子傅姆,皇子壮,封漳王。郑注用事,诬丞相欲去己者,指王为根,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
-
【原题】:祖颖漕使希道使君以绝句相酬答聊成二章解嘲併发一笑
-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夜逐君还,梦绕湖边?一作江南?路。
-
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亭毒之,养之覆之 ① 。(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② 。(《老子·五十一》) 【注释】 ①亭、毒:安、定、成、熟。德:道内在于万物,分化于万物即为“德
-
八六子 【宋】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公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
-
晚丛白露夕,衰叶凉风朝。红艳久已歇,碧芳今亦销。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