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水韵?
“平水韵”由其刊行者宋末平水人刘渊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 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每个韵部包含 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206韵,过于细,唐代规定相近的韵可以 合用,所以唐朝切韵实际简化版为193韵。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 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 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 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 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平水韵把汉字列为上平声、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五 大部分。其中的上平声、下平声,都是平声,并没有什么实质区别, 只不过因为平声字多,书中分为上、下两卷来写罢了。
每个声类都包含若干个韵目。上平声15韵,下平声15韵,上 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韵目按次序排列,有固定的序号。 如上平声的15个韵,是按照“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 微”……这样排下来的。数字只表示排列顺序,没有其他意义。例如 “四支”,只表示“支”这个韵是排在第四部的,并不是说除了“四支” 之外还有其他五支、六支之类。支、枝、奇、宜、儿、知、词、期……这 些字都属于“四支韵”,或简称“支韵”。一首诗如果用“四支韵”。几 个韵脚都必须从这个韵目中选字。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 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此诗用的就是“四支韵”。韵 脚“期”和“儿”,按现代普通话来读,是不押韵的,但按平水韵是押 韵的。如果按某些方言读,也押韵顺口,因为上海话把“儿”读作 “ni”,广东话则读作“yi”。
为了大体了解平水韵,现把它的106个韵目列出来。我们会 在本书附录中详细刊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 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 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雨、八荠、九蟹、十 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筱、十八 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 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一送、二宋、三绛、四置、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 卦、十一队、十二震、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 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 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初学者看到这个列表,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其实对此只需大体 了解一下,先不必硬记。这个韵目列表对查字典颇有用处。有些老 字典、老辞海,对每个字都注明属于什么韵。如查“昔日”的“昔”字, 老字典中会注明“陌韵”。对照上面的表,就可以知道“昔”是入声 字,在平仄分类中属于仄声,不能作平声字用。
每个韵包含的字数,有多有少。因格律诗用韵甚严,每首诗的 韵脚只能从一个韵中选字,所以包含字数多的韵(主要指平声韵) 选字余地大,比较好用,叫做“宽韵”。有的韵包含的字少,叫做“窄 韵”。其余的韵,称为“中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比赛古诗词做小标题,内容包括古诗词比赛的题目,有小标题运用了古诗词作文600字左右,可以用来做小标题的古诗,高悬赏。具有下列称号的的诗人分别是:“诗仙” 李白;“诗圣” 杜甫 “诗鬼” 李贺。 2、《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唐 代 杜甫。 3、在苏轼写的
-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是我国著名的自然山水园林。它是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历为庆祝其母60寿辰而开始修建的,初名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坏。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又挪
-
饥乌翻树晚鸡啼,泣过秋原没马泥。二纪征南恩与旧,此时丹旐玉山西。
-
作者: 张晓菲
-
梁甫吟李白①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②。广张三千六百钓③,风
-
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踠
-
无名氏 叹子弟 寻葫芦锯瓢,拾砖瓦攒窑,暖堂院翻做乞儿学,做一个莲花落训道。戴一顶十花九裂遮尘帽,穿一领千补百衲藏形袄,系一条七断八续勒身绦。这的是子弟每下梢 ① 。 【注释】①下梢:下场,结局。 【
-
【3205】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高文方译,2015年7月第1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3万字,12元)△讲述创作文章的“论文序笔”,对各个
-
【原题】:正冬御殿上寿乐章八首其六皇帝举第四爵酒登歌奏河清之曲
-
国学名句“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出处和解释
【名句】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 语出《礼记·学记》。善于回答问题的人,对待提出的问题,就像撞钟一样,撞得轻,钟声就小,撞得重,钟声就大。比喻善答问者随人所问事之大小而答之,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