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全诗原文、赏析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次出现。这句的意思是:从北方飞回来的燕子好像去年见过。香径:充满花香的园间小路。
【鉴赏导示】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临州市)人。北宋词人。他官至宰相,喜好文学,所做的词多为歌酒风月、闲情逸致,流露着一种富贵气。但是他的词没有堆砌雕琢的痕迹,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意,音律和谐,意境清新,具有一定的美感。此词为晏殊的名篇之一。抒写其游园惜春及怀人之情。词的语言圆转流利、明白如话、意蕴却虚涵深广,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
【鉴赏】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流逝,好景不长的感伤以及由此产生的反省及思索。
词的上阙即景兴感、感叹光阴易逝,以及对时光流逝产生的怅惆之情。首句写词人对酒当歌的环境,写宴饮。次句写对往事的追忆。一开始,先写环境,作者怀着轻松热情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边听音乐边喝酒。喝着喝着,就触发了对去年所经历的类似境界的追忆:天气还是今年的暮春天气,所面对的亭台,还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物是人非,一切东西似乎在依旧的表象下,有的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人在衰老,情事变化,再也无法重复。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夕阳西下,时光流逝是自然规律,不可逆转。其他的情事呢?也一样,有类似之处。词中的“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及情事的留恋,是对时光流逝的怅惆。词人在明白如话、用语清新的句子中流露出对人生的一片感叹。下阙借景抒情,重在写今,抒写了由此产生的感受与思索。“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在情感上跌宕起伏、相互生发。花的落去,无可奈何,无可逆转,给人以惆怅。燕的归来,又给人以惊喜。词人在惋惜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哲理:一切必然要消失的东西注定要消失,尽管它是美好的,人们无法阻止它的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为它的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末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是写词人反思和思索的情状。
这首词在技巧上,化虚为实,一唱三叹,尽管它是在抒发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虚所带来的迟暮落寞的伤感,但富有哲理,句子工整精巧而自然浑成,因此,被人们所喜爱,特别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成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鉴赏要点】
[1]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用语清新,明白如话,自然天成。[3]音律和谐。[4]富有哲理性。
-
古文·夏梅说 钟惺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
-
《诚信可以孚禽鱼,贯金石。》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韩愈诗《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
-
作者: 〔台湾〕陈启佑 【原文】: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
-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
人类生活,不只是肉欲一面,肉欲以外,还有灵性。 ——李大钊《废娼问题》 触觉能激动爱情,为爱情的出发点,同时又为爱情的终点,因为爱情往往以肉体的接触为目的。 ——张耀翔《感觉·情绪及其它》 对于性的自
-
这是一组歌唱江南女子蚕桑劳动和春情的乐府民歌,取材立意颇具特色。南朝民歌,绝大多数出自城市,反映生产劳动者极少。开头两首,用明净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轻快明艳的阳春采桑图。第三和第七首,描写重点在采桑,歌唱劳动,表现采桑女独特的情趣。第四、第五
-
尧没三千岁,青松古庙存。送行奠桂酒,拜舞清心魂。日色促归人,连歌倒芳樽。马嘶俱醉起,分手更何言。
-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
-
李白的《塞下曲》是一首描绘边塞风景的诗歌,堪称杰作。诗中以悲壮的笔触描绘边塞的荒凉与壮丽,展示了士兵们对家乡的眷恋,并表达出对战争的思考。该诗语句优美,表达深远,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