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代诗文名篇之韩愈诗《听颖师弹琴》原文、鉴赏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诗文名篇之韩愈诗《听颖师弹琴》原文、鉴赏和解读

韩愈诗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是韩愈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的诗。颖师,即名颖的僧人。他是天竺国人,于元和年间来长安,以擅长弹琴闻名。唐代音乐艺术昌盛,在诗人笔下多有反映。此诗即韩愈描摹颖师弹琴之乐声,表现其技艺之高超,效果之感人。众所周知,音乐是见不到、摸不着的听觉艺术,可以抒情述志,愉悦听众。而这要通过文字来表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首诗的前十句就紧扣题目“听”字,用形象化手法来描摹琴音,并利用人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的特点,使视觉、听觉互相沟通,让读者感知琴音之美妙以及颖师技艺之高超,收到了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昵昵”两句是说琴音细柔缠绵,仿佛青年男女在互诉衷肠,说着亲昵的悄悄话,进而又有嗔怪埋怨的声音和恩恩怨怨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充满着柔情蜜意。“划然”两句,写琴音陡然由幽柔转为昂扬激越,如勇士奔赴战场,跃马扬戈,威武壮烈。“浮云”两句写琴声由刚变柔,其轻柔犹如无根之柳在辽阔的空间随风飘扬,悠然自在,与前面写的“柔”既有质的区别,又换了一种情调色彩,给人以“柔”的另一种审美享受。“喧啾”两句又由“柔”转“刚”,写琴声忽而如百鸟竞喧,忽而如孤凤长鸣,这热闹的景象与前面写威武气势相映成趣。“跻攀”两句,写琴声的高低变化,高如攀上绝顶,再上分寸都上不了,低如跌落千丈有余的深渊。这是对上面所描绘的琴音由柔变刚、由刚变柔再由柔变刚这样一个周而复始,变化多端的琴艺的总括性描绘,用来赞美颖师的高超技能。但是,这还只是一个方面。颖师的高超技艺还表现在前面说过的两次“柔”、两次“刚”,而又能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上。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充分实现了“高超”两字。诗人将各种不同的听觉转译成众多意象,从而使琴声如在眼前,又在耳边,具有了可闻可感的艺术魅力。

上面是从“听”写感受,下面诗人就“听”的感受而写,即进一步写琴音的艺术效果。诗人说自己虽存两耳,但是不懂欣赏音乐,尽管如此,还是被颖师弹奏的琴音感动了,以至于在一旁坐立不安,直到忍受不住,推手制止,叫颖师不要弹下去。这时诗人已经被感染得泪雨滂沱,湿了衣衫。至此,极写出颖师琴艺之高超,这是诗人运思与用笔的奇处。如果将这一部分内容理解为从另一角度或侧面写琴音的效果,那末就看不出这一奇字来,而是与一般写法没有什么不同了。诗的最后,诗人终于以倾倒的口吻恳求说:“颖师呵,你的弹奏艺术实在高明,但是我已经承受不了,请你不要再弹这剧烈波动,激荡心魄的琴音!”这是对上述两部分内容的概括,也是对全诗的总结。其中的“冰炭”两字呼应了前述的“刚”“柔”变化,从而突出了“能”字,给颖师琴艺以高度的评价。末句又一次运用通感手法,但这是触觉(冰炭的冰热)与听觉(音乐的刚柔)的沟通,与前十句的通感同中有异,表现了作者在运用同一手法时的多变能力。

这首诗语言明快流畅,以五言为主,适当运用七言句。一般地说,七言句与五言句相比较为舒展。诗中写急促激越的琴音时用五言句(如“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写悠远飘扬的琴音时用七言句(如“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这都不是随意之笔。在选词用韵方面也十分讲究。写青年男女说悄悄话,不须大声张扬,因而用“语”、“汝”等音色较暗的词,而写勇士赴敌,天地阔远,凤凰长啸等内容时,声音宏亮,因而用“场”、“扬”、“凰”等音色响亮清扬的阳平音。

这首诗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有人认为它可以与白居易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媲美。清代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三家评注李长吉诗歌·方扶南批李长吉诗集)。苏轼也极为赞赏这首诗,曾用词的形式写来赠人。



猜你喜欢
  • [战国]荀子《劝学》原文与译文

    荀子是先秦时期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较之孔孟不同的是,他几乎博通诸子百家学问,是汉代之前学贯百家的儒学大师,且以学问之广、思想之深而言,事实上超越了孔孟。其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人定胜天”“性本恶”“隆礼重法”“法后王”。

  • 范仲淹《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三·二室道》全诗鉴赏

    太室何森耸,少室欲飞动。相对起云霞,恍如游仙梦。何以宠此行,行歌降神颂。

  • 苏轼《王巩清虚堂》全诗鉴赏

    清虚堂里王居士,闭眼观身如止水。水中照见万象空,敢问堂中谁隐几。吴兴太守老且病,堆案满前长渴睡。愿君勿笑反自观,梦幻去来殊未已。长疑安石恐不免,未信犀首终无事。勿将一念住清虚,居士与我盖同耳。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卖花声·怀古》是张可久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售花人的声音为线索,描述了古代的繁华景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充满感情的语言描绘了当时的盛世景象,展现了历史的魅力。这首诗充满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人通过花声,唤起了人们对古代辉煌的向往和思考当下的深情。诗人运用富有节奏和音律的词句,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景象的追忆,读来令人心生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赏析》

    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极写废园的荒芜凄凉景色,并以独明的孤花自况。   上片先写废园春光关不住,春之景象中又有牵衣藤刺,扑面飞絮,这藤刺、飞絮,或许就是他对于时政的感慨。下片还是扣住春光来写,不过这春光却是暮春的景象,一朵孤花开放在墙角,

  • 范仲淹《石子涧二首》全诗鉴赏

    凿开奇胜翠微间,车骑笙歌暮未还。彦国才如谢安石,他时即此是东山。

  • 许永新《塞外春天》散文鉴赏

    和着柔暖的春风,嗅着扑鼻的草香,柳绿桃红的春天,就这样一路歌唱着来了。河中流水淙淙、红柳吐蕊,田间鸟儿啼鸣、桃花烂漫,路旁胡杨

  •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白居易《神照上人 照以说坛为佛事。》全诗赏析

    心如定水随形应,口似悬河逐病治。曾向众中先礼拜,西方去日莫相遗。

  • 《长相思·纳兰性德》原文与赏析

    纳兰性德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