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登高》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渚(zhu):水中的小块陆地。萧萧:这里是形容树木在秋风中发出的声响。百年:指一生。这两句是说自己身在离乡万里的地方,秋来益增悲感,再加上多病之身,独自登高。繁霜鬓:鬓发白了。繁:多。这句是说,经历艰难和愁苦之后,使头发变白了。“潦倒”句:这句指作者因肺病戒酒。
【鉴赏导示】
这是杜诗中的精品。诗的思想容量很大,饱含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和穷困潦倒的喟叹,既富于形象性又有很大的概括力。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更是大加推崇,认为该诗是古今七律之冠。
【鉴赏】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夔州时所写。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景,是秋日登高的所见所闻。一、二句从细处着笔,写具体景物。前一句着重写山中秋色:秋空高旷,秋风猎猎,猿鸣阵阵;后一句着重写江间秋色:清冷的江渚,洁白的沙洲,回旋飞翔的鸟儿。两句诗十四个字描写六种景物,用字遣词精当莫比,各尽其妙。三、四两句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前一句写落叶,用“无边”和“萧萧”形容,既写出万木凋零的萧条气氛,又见出秋意无边的壮阔景象。在这种背景中,“下”字就有千钧之力,后一句写长江,用“不尽”和“滚滚”加以描写,既写出长江源远流长,又见出波涛汹涌。这两句诗的妙处还在于能在写景之中透出诗人的感慨来,那韶光已逝、壮志难酬的世事沦桑之感,深含在景物形象之中。后四句抒情,写因秋景所生的感慨。颈联描写登高时的悲秋之情,包含了许多层意思:它乡作客,一可悲;常年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秋天作客,四可悲;亲朋寥落,独自登台,五可悲;扶病登台,六可悲……此联与颔联相呼应,在茫茫秋景的衬托下,把诗人登高时的情怀揭示得淋漓尽致,深刻地反映了一代天才诗人潦倒不幸的遭遇。尾联承五、六句写国难家愁、身体衰老及因病断酒的种种愁苦。前六句虽写悲,但境界阔大,深沉有力,结尾却调子悲凉低沉。
全诗语言凝练含蓄,写景抒情言近而旨远,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一般律诗中间两联对仗,此诗八句皆对,精致工巧,却流畅自然,表现了诗人充沛的感情、纯熟的技巧。
【鉴赏要点】
[1]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语言凝练含蓄。[3]写景抒情言近而旨远。[4]通体对仗,精致工巧。
-
1993年10月6日下午,我与邓友梅、韩舞燕结伴去看望冰心老人。本来应该前一天去,因为10月5日是冰心老人93岁华诞,但一想到各界人士川流不息
-
秦淮花烛词 作者: 钱谦益
-
宋词典故·晋代衣冠成古丘 【出典】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见《全唐诗》卷一八○) 【释义】 金陵为东晋都城,王、谢等风流人物
-
范雎至 ① ,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 ② 。今者义渠之事急 ③ 。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阂然不敏 ④ 。”敬执宾主之礼 ⑤ 。范雎辞让。是日见范雎,见者
-
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 岁月易得 (1) ,别来行复四年 (2) 。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 (3) ,况乃过之,思何可支 (4) ?虽书疏往返 (5) ,未足解其劳结 (6) 。 昔年疾疫 (7)
-
有司空公子 ② ,富贵不齿 ③ ,盛服而游京邑,驻驾平市里 ④ 。顾见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 ⑤ 。公子曰: “嘻!子年已长矣,徒行空手,将何之乎?”先生曰: “欲之贵人。”公子曰: “学《诗》乎?”曰
-
《躬行诚信,听谏纳贤。》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注释】 ①烧灯:即燃灯。 ②宫桥:在山东滕县东南45里,跨薛河。 ③沉香:水香木制成的薰香。 【评解】 腊梅开后,白雪残存,词人拨雪寻春,乃至燃灯续昼,其雅兴已似痴。月上柳梢,云雾笼星,沉香烟消,其梦境又如醉
-
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 ① ,教人扇上画将来 ② 。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③ 。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注释】 ①砌:台阶。②将:用于动词之后
-
【3388】大数据时代(〔英〕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1 5万字,2013年1月第1版,49 9元)△一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