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隐寺题名记》原文、注释和解析
清·王士祯
昔人言招隐水深山秀,烟霞涧毛皆不凡2。予以庚子仲冬月同崑仑子来游3,红叶满山,石骨刻露,泉流萧瑟。登玉蕊亭上,远眺江影,惝怳久之4。
1招隐寺:在江苏省镇江市招隐山上。2毛:指草木。3庚子:清世祖顺治十七年(1660)。仲冬:冬季第二个月,农历十一月。4惝怳:若有所失之貌。
【析点】 游招隐寺而题名作记,先写所闻,由所闻引出所见,再以见后所感作结,一环连续一环,贯通而完整。
作者笔下招隐之景,有季节的不同——所闻为春夏,所见为仲冬;有近观与远眺的差别——近观红叶、石骨、泉流,远眺山下大江。作者的描绘也有繁简浓淡的差异:春夏之景来自传闻,只有概括形容,没有具体描绘;仲冬之景亲历亲游,鲜明具体,红叶色彩鲜丽耀目,石骨形态嶙峋可感,泉流声响瑟瑟可闻,用十二个字将山、石、泉的色、形、声摹画尽致;远眺大江单用一个“影”字,写得似有似无,迷蒙淡远。
贯串于文中的情感也是发展的。昔人所言引起向往之情;由向往而导致仲冬畅游,饱览山水风光;而远眺又引来久久的“惝怳”。短文于“惝怳”中收束,却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
蝶恋花 【宋】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
词的上阙,起笔自然,虽然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但有几分凄凉: 偶尔轻坠而下的碧绿色梧桐叶,那吐着馥郁清香的桂花,还有水塘中微微凋谢的荷花。楼上的姑娘们,都正忙着在穿针引线,默默地乞求着织女能给自己以智慧和心灵手巧。远望高挂的明月,它
-
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
-
《汉魏六朝散文·江淹·《恨赋》》原文鉴赏 试
-
[清]屈复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青春无价宝,往往是人到了中
-
【原题】:十一月十五日忽苦舌疡甚不能饮食惫卧一榻戏成
-
外事牵我形,外物诱我情。李君别来久,褊吝从中生。忆昨访君时,立马扣柴荆。有时君未起,稚子喜先迎。连步笑出门,衣翻冠或倾。扫阶苔文绿,拂榻藤阴清。家酝及春熟,园葵乘露烹。看山东亭坐,待月南原行。门静唯鸟
-
(鲁肃上,云: ) 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小官鲁子敬是也。我使黄文持书去请关公,欣喜许今日赴会,荆襄地合归还俺江东。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见船到便来报我知道。 (正末关公引周仓上
-
爰盎小人爰盎小人 【原文】 爰盎真小人,每事皆借公言而报私怨,初非尽忠一意为君上者也。尝为吕禄舍人,故怨周勃。文帝礼下勃,何豫
-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馀落日,草露已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