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陆机·赴洛道中作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陆机·赴洛道中作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陆机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陆机是西晋著名文人和政治活动家。他出身于三国时吴国的世族家庭,父祖俱为吴国勋臣。陆机少年时曾随父辈一起抗击晋的进犯。吴国为晋所灭后,陆机遭受了国破家亡的惨痛悲剧,内心十分悲苦,闭门读书,反思吴亡历史。晋武帝太康年间,诏举天下清能,陆机与陆云兄弟迫于王命,由吴入洛,一路上面对千山万水,历史文物,产生了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题为赴洛道中作的二首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诗中刻画了一个怀着亡国之痛的人奔赴当朝之都的复杂心境,记叙了沿途的自然景色,是著名的羁旅愁思之诗。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诗人在故里华亭(今上海华亭)乡居十数年,如今翻越重重山川,向中原洛阳帝王之都进发,内心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屈仕敌朝的耻辱,同时也包含有求仕干禄的荣进之心。由吴中至洛阳,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是十分遥远的,所以诗人点出经过之地的遥远和旅途的辛苦。接下去的一句写行进中的情景:一会儿挥鞭驱马爬高岗,一会儿又按辔纵马行驰在草野中,这两相比照,写出了旅途的修广,其中也包含着长途跋涉的某种乐趣。但由于吴亡仕敌的悲愤久久萦绕在心头,而远离故乡,入京求官的游子身世,叩荡着诗人的心扉,因此诗人在羁旅飘泊中感受到一种难耐的孤寂,“夕息抱影寐”一句,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在暮黑之际,一个人形影孤单地入寐。“抱影”二字,极为凝炼生动地写出了旅途之人的心理感觉。“朝徂衔思往”,徂(cu)往,这句是说夜晚的孤独悲凉尚未消除,清晨又要怀着这种心情赶路了。这两句一方面点出诗人始终笼罩在羁旅愁思之中,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行途的辛苦。而山间的景色,又增添了客子的哀伤心情。诗人在高峻的岩石边上驻马遐想,耳边听着山风呼号,仿佛是悲声阵阵,这怎么能不激起作者的万千感慨呢?这两句是将情感与山水纠结在一起了。“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这两句以形象而精巧的描写,进一步渲染诗人的内心情绪。当结束了一天的行路,借店住宿时,疲惫会驱使人很快入睡,但诗人由于愁思难销,所以当窗外月亮明朗,清露下滴时,愈发睡不着,只好重新穿衣而起,独自长想了。

陆机的这首诗将内心的愁绪,巧妙地融进旅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之中,感情真实,韵致深邈,在魏晋诗苑中,是不可多得的好诗。

猜你喜欢
  • 中国社会调查简史

    【4356】中国社会调查简史(水延凯主编,江立华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7 6万字,2017年1月第1版,72元)3篇(14章):[1]古代的社会

  • 欧阳修《蓦山溪》全诗鉴赏

    新正初破,三五银蟾满。纤手染香罗,剪红莲、满城开遍。楼台上下,歌管咽春风,驾香轮,停宝马,只待金乌晚。帝城今夜,罗绮谁为伴。应卜紫姑神,问归期、相思望断。天涯情绪,对酒且开颜,春宵短。春寒浅。莫待金杯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翻译与解读

  • 萧绎《半路溪》重温旧情诗作赏析

    这诗以弃妇的口吻,诉述在半路与前夫偶然相见,引起情感的波动,欲重温旧情,而又顾虑重重的心怀。

  • 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方觐《子规啼》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方觐子规啼平羌江口江水清,峨眉山头山月明。江楼望月人未寝,肠断子规啼一声。作者简介方觐(1680?—1730年),字近雯,皖南歙县(今安

  • 苏轼《广倅萧大夫借前韵见赠复和答之》全诗鉴赏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余。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摅。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 有度·《韩非子》原文注解与鉴赏

    韩非说“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定法》),认为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皆是“徒法而无术”或“徒术而无法”(同上),有其弊偏。

  • 宽慰心情的古诗词(形容宽慰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宽慰心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宽慰的诗句,描写劝人释怀心情的古诗,形容宽慰的诗句。蝶恋花·记得珠帘初卷处清代:康有为记得珠帘初卷处,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堕横塘路。词客看花心意苦,坠粉零香,果是谁

  • 烛之武退秦师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本文见于《左传》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记述的是鲁僖公三十年(前630年),秦晋联军包围了郑国的国都。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郑国老臣烛之武只身来到敌营。由于他对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