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夏意》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题目是“夏意”,实写夏日昼寝醒后的闲适之情,笔致轻灵,情韵悠然,使人于夏日当午的炎热之外有置身于别一幽静清爽世界的感觉。
诗写昼寝,但这是在第四句言及“梦觉”时才豁然点破的。全诗的妙处全在于从人的感觉写来:首句“别院深深夏席清”,先交待昼寝之场所乃在于“别院”(正院旁侧之小院);“别院”之下加一“深深”的形容,更显出此地之幽深静谧,布伏下一层的心理氛围。次言“夏席清”,一以点明时令是在夏日,二以竹席之清凉感(这是触觉)侧面衬托出诗人卧竹席以消暑热之清闲自适。而这个“深深”与“清”的感觉,又是与下句的“石榴开遍透帘明”相互映照和对比始越发显示出来的。韩愈榴花诗有云:“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花开,表示着初夏的来临,它给人的印象本是一片火红的颜色与强烈的“热感”。但作者在这里却巧妙地放置了一层“滤色布”(帘栊),因而显得帘内帘外“内外有别”:帘外是一片鲜妍如火的红色,而帘内不言而喻就是一派深幽凉爽的“清意”。至此,人们便很自然地获得一种“对比感”,越觉帘外榴花之热感与帘内竹席之清凉;两相映照,就充分写出了诗人于炎热环境中独得清幽之昼寝的惬意感。第三句接写视觉:“树荫满地日当午”,时当正午,抬头所见正是一派炎热的大日头;而低头一看,则榴树底下,又是一片扶疏的浓荫。这仍然用的是对比手法,一方面写足了“夏意”,另一方面又写出了夏日于别院昼寝的凉爽,形成了“大环境”(夏日正午)与“小环境”(树荫之旁、帘栊之内)的凉热对照,使人顿生“涤苛解烦”之感。第四句则最终挑破“昼寝”:“梦觉流莺时一声”,于午梦醒来之际,时闻一二声流莺的婉啭啼声,则其昼寝之幽静感以及昼寝之闲适自得感,就不劳明言而油然写足焉。此种写法,谓之“反衬”。全诗短短四句,全从感觉入手(触觉、视觉、听觉),写出了夏日的炎热与昼寝的凉爽,深切而贴切地写出了诗人那种闲适悠远的士大夫逸趣。这就难怪黄庭坚特别喜爱它,把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诗(淮中晚泊犊头)反复地书写之(据王直方诗话)。
-
汉乐府民歌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 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
-
韩康,生卒年不详,字伯休,京兆霸陵(今陕西西安市)人,东汉医者。 韩康尝采药名山,卖药30余年,口不二价,后连征不应,说明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有不求名利,不愿为封建统治者效劳的品德,是难得的;但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的秋群文,内容包括诗中的秋课文中的有关秋的诗句,诗中有秋的诗句,秋天的古诗改文现代文。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秋日 耿湋
-
浴兰汤兮沐芳,① 香汤洗身又洗发, 华采衣兮若英。② 五彩衣服象鲜花。 灵连蜷兮既留,③ 舒屈婉转停脚步, 烂昭昭兮未央。④ 光辉灿烂照无涯。 蹇将憺兮寿宫,⑤ 缓步安然入寿宫, 与日月兮齐光。 神与
-
一 极平常的豫想,也往往会给实验打破。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容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到头昏眼花
-
元戏剧《张寿卿》鉴赏 《红梨花》全名《谢金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梅花的古诗词曲,内容包括关于梅花的诗词曲,带梅花的诗句50首,描写梅花的古诗词。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
-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赵倾。黄河饮马竭,赤羽连天明。太尉杖旄钺,云旗绕彭城。三军受号令,千里肃雷霆。函谷绝飞鸟,武关拥连营。意在斩巨鳌,何论鲙长鲸。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拂剑照严霜,雕戈鬘胡缨。愿雪会稽
-
【3088】领导力(〔英〕亚历克斯·弗格森,迈克尔·莫里茨著,叶红婷、柴振宇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6 6万字,2016年11月第1版,58元)△
-
陈恭尹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华开。 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又似魏宫万炬环高台。 复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陈恭尹这首咏木棉花歌写出了木棉花的英雄气概。“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