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唐宋词之《柳永《凤栖梧》》原文、鉴赏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宋词之《柳永《凤栖梧》》原文、鉴赏和赏析

柳永凤栖梧柳 永

柳 永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绿山水图(局部) 【明】董其昌 辽宁省博物馆藏

注释 ①危楼:高楼。②望极:极目远望。③疏狂:疏放狂荡,不拘礼法。④对酒当歌:饮酒听歌。当,与“对”意思相同。语出曹操短歌行。⑤强乐:强颜欢笑。强,勉强。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东汉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⑦消得:值得。

鉴赏 这是一首怀人名作,表达了对远方恋人的执著眷恋之情。全词景色如绘,情真意切,极具艺术魅力。其艺术特点有三:

首先,情景意象的巧妙组合。上阕以“春愁”为核心,多层次描摹春愁之景,春愁之态,含蓄委婉。作者把羁旅行役的感受,怀远念人的缠绵情思和草烟残照的春天景色融合在一起,形象生动,语意凄婉。尤其是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凭阑等几个古代诗文中常用来象征相思离愁的意象连用,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构成了一幅春望怀人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意韵深长。下阕写为摆脱春愁之压抑和纠缠,借酒消愁,沉痛决绝。通过“拟把”“强乐”,却落得个“还无味”的无聊和空虚的描写,在词意上反复皴染,再三顿挫,直到最后一刻才突然笔锋一转,犹如洪水决堤,一泻而出,道尽衷曲。暮色春望、买醉浇愁、醒吐情语,三个场面犹如一幕戏剧,有引发情绪之开端,有矛盾之辗转发展,有戛然而止之高潮。

其次,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词人心理细腻,情感丰富。上阕写登高远望,兴味黯然,离愁别绪油然而生。“危楼”“独倚”,可见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无言”“凭阑”,则表明了伤心人别有怀抱。下阕写主人公为消解离愁,决意流连声色:“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作欢颜,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也把主人公的情感心理巧妙地呈现于笔端。他对恋人的念想,以及持久不息的激情,都随之不断地酝酿着,直到最后喷薄而出。结句“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既形象又深婉。“衣带渐宽终不悔”,既是一种写照,也是一种决心:哪怕瘦损而死,亦甘心不悔! 明知无奈而甘愿无奈,可见其热烈、决然之心。它不但概括了主人公那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态度,也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再次,警句的提炼和运用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最后两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相思之苦的概括而又不失形象的提炼,为千古传诵之写情名句。这样的语句曾见于上邪那样的民歌,而文人发此语者向来不多见,何况又是在以内敛含蓄风格为主的宋初词坛。它直抒胸臆而又婉转多情,不但表明了作者对爱情“一往而深”的坚决态度,也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对全词画龙点睛,作了极好的绾结,被王国维称为“专作情语而绝妙者”。脱开词境,这两句词也具有很强的阐释张力,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借用它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境,使之不仅可以用来表现恋人之间的真挚爱情,也可用来表达人们对理想、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坚定信念,其思想意义因而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李飞跃)

集评 清贺裳:“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韦庄‘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之类是也。牛峤‘须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抑其次矣。柳耆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皱水轩词筌)

唐圭璋:“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独倚’三句,写远望愁生。‘草色’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换头深婉。‘拟把’句,与‘对酒’两句呼应。‘强乐无味’,语极沉痛。‘衣带’两句,更柔厚。与‘不辞镜里朱颜瘦’语,同合风人之旨。”(唐宋词简释)

链接 宋词主要风格流派之一——婉约派。北宋人已注意到词中存在宛转柔美和豪迈雄放两种风格类型,但最早将两者对举论词的是明人张綎,他在诗馀图谱凡例中说:“按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此说一出,学者多所称引。清人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引申张綎“两体”说,明确把词分为“婉约”与“豪放”两大派,得到广泛承认。宋代婉约派上承晚唐五代绮丽柔美的词风,多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个人遭际,形式上讲究音律谐协,遣词造意则追求宛转深曲、含蓄蕴藉。宋代词人大多属于此派,然风格各异:或明丽和婉,或真率沉挚,或风流俊逸,或秾丽艳冶,或清新凄怨,或精工典丽,或峻洁高雅,或密实险涩,远不能一概而论。此派代表作家,北宋有晏殊欧阳修、柳永、晏幾道、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南宋有姜夔、吴文英等。从北宋起,委婉蕴藉的词风就被人视为词的“本色”,明清多数学者更奉婉约派为词之“正宗”,故此派影响极大。但是,历代都有学者反对尊婉约而抑豪放;有人还反对把词分为婉约、豪放两派,认为这是“似是而非不关痛痒语”(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有人则主张词应分为“婉丽”“豪宕”“醇正”三派(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九引),等等。当代学者对这些问题也未取得一致意见,但一般认为婉约与豪放是词风的两大基本类型,可以说明宋词偏于阴柔之美和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婉约派”与“豪放派”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但作为约定俗成的传统名称仍然可以沿用。

猜你喜欢
  • 《所思》情诗三百首赏析

    所思 作者: 冯去非 【原

  • 韦应物《咏琥珀》全诗赏析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 辛弃疾《鹧鸪天 石门道中》全诗鉴赏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闲居瓢泉之作。石门:可能在铅山县女城山附近。一

  • 《石钟山记》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水经》云: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七章。 天之道:自然界的规律。 损:减少。 补:增补。 人之道:人类社会的处事原则。 奉:供奉。 【赏析】 老子指出,天道与人道二者是有区别的,奉行天道的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

  • 骈文《镜赋》原文|翻译|赏析赏析

    天河渐没〔1〕,日轮将起。燕噪吴王〔2〕,鸟惊御史〔3〕。玉花簟上,金莲帐里〔4〕。始

  • 古诗词《望海潮》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丁己清明日,登定海县招宝山望海 扶桑何许,蓬莱何处?沧海一望漫漫。精卫解填,鼋鼍可驾,凌波直度三韩。云气有无间,只是天是水,无地无山。赑屃鳌掀,飓风俄起昼生寒。 从今不数鲵桓,羡秦人采药,龙伯垂竿。槎

  • 秦观《踏莎行》解读赏析

    踏莎行秦观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

  • 《今之学者譬如行路,偶然撞着一好处便且止,觉时已不如前人.所以乍出乍入,乍明乍昏.》

    《今之学者譬如行路,偶然撞着一好处便且止,觉时已不如前人。所以乍出乍入,乍明乍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

  • 《好事近·咏梅赏析》

    陈亮的这首词初看是咏梅,但并不单纯是为了咏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风亮节来比喻自己的卓尔不然。   词的上片,作者用凝炼的画笔,似乎毫不经意地就点染出屋角檐下那两三枝每天都见到但并未留心过的梅的绰约风姿。“的皪两三枝,点破暮烟苍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