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散文·李孝光文《观石梁记》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李孝光文观石梁记
予家距雁山五里,岁率三四至山中,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
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从两家僮,持衾裯杖屦。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襆被者,客冁然而笑。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著霜正红,始见谓是踯躅花,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据永嘉诗人祠堂丛刻五峰集,并参校乾隆广雁荡山志引文)
李孝光(1285—1350),原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浙江乐清县人。博学多识,曾隐居雁荡山五峰下。至正间曾应召入京,官至秘书丞。著有五峰集。他的山水游记,工于摹状景物情态,有似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通过景物所表达的感情,又跟“永州八记”不同,但都是值得称道的。观石梁记和大龙湫记是雁山十记中著名的两篇。
这一篇观石梁记,一开头就说“常如遇故人万里外”,用了一个拟人化手法,把石梁比做老朋友。碰见老朋友已经很高兴了,但作者认为这样比还不够,还要加上“万里外”。在“万里外”的异乡别地碰到了故人,这比庄子·徐无鬼说的去国“乃期年也,见似人(似乡人)者而喜实”更加要欢欣。当时在“万里外”,自然要离乡期年,在这种情况下看到老朋友,当然欢欣到极点了,这里写出了他的心情。接下来写山里的气温,石梁的背景,都是美好的。“冬日妍燠”,既温暖,又是“夕阳无限好”,东南山气尽紫,景色极美,加上“鸟相呼如归人”,写得鸟也有情。
再重点写石梁,指出石梁的地位,在山北口。写石梁的形状,像游方僧背着一个被包,腰部隆起,这是远看。“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这是近看。在远看时,用“客冁然而笑”作旁衬,显出客人的高兴来。再写石梁地下面有个大的空洞。石梁的地面“石脚空嵌”,即那里的石头孔窍玲珑透剔,“类腐木根”。用腐木根来作比,因腐木根也有空窍,十分形象。石梁的上部靠近屋檐,所以又写“檐端有小树”从绝壁上倒挂下来,“叶著霜正红,始见谓是踯躅花”。把小树的红叶看作一种红花,极写这种红叶色彩照人,艳美如花。再写“绝可爱”,来写出他们喜爱的心情。再写石梁寺,写寺僧的殷勤款待,更是令人留连忘返。
接下来写在石梁寺里看到听到的夜景。“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这是从寺内看到寺外的景物,也是属于石梁上的景物。月已没而能看到白云如流水西来,当是星光灿烂,所以能看见白云笼罩石梁,语言锤炼精到。再写听到“风吹橡栗堕瓦上”,从瓦沟中落到地上,这里有两种声音: 一是落到瓦上的声音,一是落到地面黄叶上的声音,在深夜寂静中听来,跟世间的音乐声不同,别有一种趣味,领略了山林中幽静的绝妙境界,表现了隐者的自乐情怀。听到橡栗落下的声音,反而感到幽静,这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都是以有声写无声。处身在这样的幽静的境界,诗人与友人灯下相顾,“苍然无语”。这个“苍然”,当指“苍茫”,是说产生一种旷远渺茫的感觉,把世俗的一切杂念都忘了,写出了山居的感受。跟这种感受相对,写他的朋友张子约喝得大醉,不能领略这种幽静的山间的胜境,所以到天亮时还在叫他的门生,忘掉住在山里。
这篇游记,工于描绘景物,用不同的比喻来描绘石梁的远景和近景,并且进行直接描绘,特别是对橡栗下堕声的描写,尤为细致传神。在状景写物中成功地表现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由衷地热爱。这样穷极工巧的描绘,精当的表现,我们在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里时常可以看到,而在描绘的景物中能令人感觉到一种愉快,这是本篇的又一特点。
-
“黯分袖”三句。“分袖”,即与情如手足的老友尹焕分别。“肠断”句,从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中“肠断白萍洲”句脱化出来。“柳”,谐留也。此言词人在岸边送别亲如手足的尹焕兄,心情因哀伤离别而致断肠,盼望岸边的柳枝能系住行船,不教梅津轻易离
-
古典小说《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三回) 》全文和鉴赏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
-
《熙德》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法国作家高乃依(1606—1684)的代表剧作。《熙德》的故事情节直接取材于西班牙剧作家吉伦·卡斯特罗的剧本《熙德的青年时代》。主人公唐·罗狄克是西班牙卡斯第王国战功显赫的老
-
自怜幽会心期阻,复愧嘉招书信频。王事牵身去不得,满山松雪属他人。
-
【原题】:绵竹大中祥符寺通悟圣师所创寺前老柏系师手植因赋此
-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中期思想家、政治家。作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强调伦理道德精神修养,其音乐思想受约于“仁政”理论与“性善论”。 孟子论“乐”的内容——“仁”“义” 孟子认为,“仁”、“义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自然”类的诗句。 红日西下,落日的余辉照在楼阁之上。山雨快要到来的时
-
《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出自哪里,什
勤学类名言赏析《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嘉奖方面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奖励的古诗词,关于奖励的古诗词,关于“奖励”的古诗。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但将千岁
-
国学名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 语出《易·系辞下》。君子的行动不存侥幸心理而去冒险,心平气和而后说话,如需求助,必向有情谊之人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