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夜光》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七首,是一支落拓者感叹世态炎凉的歌。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可为一节。
开头四句由眼前落笔。从“明月皎夜光”到“众星何历历”,有一个时间的进展过程。明月皎洁,清辉普照,天上的星斗并不分明,这是入夜的景象;待到众星历历,则月已西沉,天色将晓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彻夜未眠的人已隐在其中,墙角蟋蟀的鸣声陪伴着他,更增添了一番凄凉的意绪。 “孟冬”系用汉初的建亥历,亦即夏历的孟秋七月,下面四句便紧紧扣住这一节令特点,写出诗人由“时节忽复易”的物候变化所引起的内心感受。这里所写的“野草”、“秋蝉”、“玄鸟”——燕子,已不是眼前所见,乃是无寐时所想。与其说是写物,不如说是写己。作者充分调动了“比”的传统表现手法,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地,将心中的抑郁、苦闷和走投无路的悲哀揭示出来,同时也透露出诗人飘泊不定的生活处境。而“昔我同门友”四句,才是引起诗人慨叹的根本原因。当年的同窗学友,如今飞黄腾达了,有权有势了, “不念携手好”,把穷朋友象脚印一般抛到了身后,这才是最让人伤心的残酷现实啊!对这样的“同门友”,诗人不可能再抱有什么幻想了,于是最后四句发出了彻底决裂的声音。“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两句采用了歇后的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了诗经·大东中的诗句: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皖彼牵牛,不以服箱。”箕不能簸扬东西,斗不能用来斟酒,牛不能拉车,岂不是徒有虚名吗?诗人以此来比喻自己那些有名无实的“同门友”,形象、深刻,而又不失典雅。最后以“虚名复何益”作结,有如庄重的宣言,坚决果断,也包含着对“虚名”朋友的强烈谴责。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谈不上深广,但毕竟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在艺术技巧上,此诗不失为优秀作品。
-
翡冷翠山居闲话徐志摩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
-
【4637】创新:进攻者的优势(〔美〕理查德·福斯特著,孙玉杰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8万字,2017年9月第1版,49元)△10章:①为什么领
-
十载飘然未可期,那堪重作看花诗。门前恶语谁传去,醉後狂歌自不知。刺舌君今犹未戒,灸眉吾亦更何辞。相从痛饮无余事,正是春容最好时。
-
【注释】:通篇字字都是写《春雨》。【注释】 ①做冷欺花:春寒多雨,妨碍了花开。 ②将烟困柳:春雨迷濛,如烟雾环绕柳树。 ③尽日冥迷:整日春雨绵绵。 ④钿车:华美的车子。杜陵:汉宣帝陵墓所在地。当时附近一带住的多是富贵
-
【注释】 选自《周易·革·彖传》。 革:原意为皮革。兽皮经过加工,制造成柔软的皮革。含有改革、变革的意思。《杂卦传》:“革,去故也。” 汤武:又称“武汤”,推翻夏朝而建立商朝的领袖。 革命:指变革天命
-
摘要: 这几句词的意思是:在观灯的游人群里,我千百次地寻找,都不见她的影子,忽然间回头一看,那人正在灯火稀落的地方站着呢。词面上是写观灯,实际上显然是有所寄托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作品赏析【鹤注】此当是天宝十四载作。《桥陵诗呈县内诸公》有云:“王刘美竹润。”王与杨同韵,当有一误
-
诗人化用了战国时期吴季札以宝剑相赠友人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的期许、勉励,并抒发了自己仕途的失意。
-
隆冬,万物萧瑟,一片宁静。窗外,漫天阴霾,朔风劲吹,寒气袭人。我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呆久了,想到外面去透透气、散散心,让自己焦躁紧张
-
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声长楚山外,曲绕明关深。相去万余里,遥传此夜心。寥寥浦溆寒,响尽惟幽林。不知谁家子,复奏邯郸音。水客皆拥棹,空霜遂盈襟。羸马望北走,迁人悲越吟。何当边草白,旌节陇城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