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霍小玉传 》全文和鉴赏
霍小玉是一篇描写风尘女子爱情悲剧的文言小说,在作者竞爽、佳作霞蔚的唐代传奇中独放异彩。
这是一个典型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故事。小说的梗概是这样的:陇西书生李益与倡门女子霍小玉相恋,小玉久慕李益才名,以身相许。两人信誓旦旦,约以白头偕老。后来,李益得官赴任,屈于父母之命,另攀高枝,与世家望族之女卢氏订婚。他不念盟约,企图抛弃小玉,遂秘其行踪,而小玉一往情深,之死靡他。为寻访李益的消息,多方设法,变卖家藏紫玉钗,遍求亲友相助,而李益终不一见。后李益在一次春游途中被一黄衫豪士计赚,强持到小玉家。此时小玉已积思成疾,沈疴在床,她怒斥了李益的负心行径,誓以死后化为厉鬼报仇,恸哭数声而亡。李益后与卢氏联姻,果有厉鬼为祟,家无宁日,而李益妒痴猜忌妻妾日甚,三次婚娶均未得到美满幸福。
这篇小说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兹举其荦荦大者,分述如下:
在人物形象上,作者重笔描绘,栩栩如生地塑造了霍小玉这样一个光艳照人、对爱情忠贞不渝、刚烈执着的少女形象。小说在她未出现时,先通过鲍十一娘之口,对她的品貌大加称誉,“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慕风流”,“姿质秾艳,一生未见;高情逸态,事事过人;音乐诗书,无不通解。”这种笔法与沈既济在任氏传中通过韦崟的家僮用“天下未尝见之”来形容任氏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玉出现时,以“但觉一屋之中,若琼林玉树,互相照曜,转盼精彩射人”来照应前面的铺垫,一个美艳绝伦的少女展现在读者面前。小玉的接人待物也颇为得体,“低鬟微笑”,悄声细语,腼腆羞怯,一个涉世不深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当李益邀请她唱歌时。“初不肯,母固强之。发声清亮,曲度精奇。”这些描写都符合她出身豪门、堕人青楼的身份,与一般倚门卖笑的妓女迥然不同。正是由于她渴望遇到仁人君子以托终身,。所以她在选夫择友上从不苟且,这也说明她性格的一面。委身李益之后,“低帏昵枕,极其欢爱”,两情相获,尽在不言之中。但她对自己与李益的地位差异一直心怀疑虑。在描写她与李益从相识到死别,作者不仅极尽变化曲折之妙,且能迭起波澜,表现了工于叙事的写作才能,叙述他们二人的悲欢离合凡八次变化,每一次变化读者都会随着情节的跌宕而悲喜随之。最后,写到小玉久病不支,强撑尪弱之身与李益相见,痛斥他的负心薄幸,小说至此,达到高潮:
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
这一句句血泪控诉,蓄极积久,其发必烈,有如连弩骤发,势不可遏。这犹如声讨薄幸者的檄文,堪称千古绝唱,骂尽天下负情人,痛快淋漓,褫夺心魄,可为之浮一大白。小玉惨烈的死,使人们从这一爱情的悲剧中对封建婚姻和世族门阀制度深恶痛绝。小玉对李益的感情的变化脉络清晰可寻。她的爱是纯洁无私的,尽管李益许下诺言,但她对李益的负心早有预感。尽管她做了多方努力,连八年相好的“短愿”都无从实现。面对负情之人,她并不怨天尤人,自艾自弃。这与莺莺被张生的遗弃后的哀而不怨大相径庭。霍小玉之所以是霍小玉,在众多的唐传奇妇女形象中卓荦不群,就是因为,对于负心之人爱之弥深,而恨之愈烈,临终前对李益的痛斥表现了她峻骨凌霜的傲岸性格,足以光耀千古。
对于塑造李益这个既损人、又害已的贵介公子,作者不饰非诿过,注意到李益既不是一般的见异思迁之辈,也不是“始乱终弃”者流。所以没有对他进行简单的刻画,而是通过对他内心的揭示,令人心服地创造了一个薄情的负心郎形象。李益并非对小玉没有感情,对小玉中道捐弃,完全出于他的极端自私。最初,他“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 久而未谐。”当听到鲍十一娘到来,从他“摄衣从之,迎问”的几个字中,和听到鲍十一娘要为他引见一位名姝佳丽时,他“闻之惊跃,神飞体轻”中,一个急色儿的形象已呼之欲出。这些描写并非等闲笔墨,仅仅轻轻一濡,却隐寓了作者对他的褒贬。当中宵之夜,小玉流涕向他倾吐心曲,唯恐他对小玉色衰爱弛、秋扇见捐时,李益也“不胜感叹”,“乃引臂替枕”,表示“粉骨碎身,誓不相舍”,并书誓言于白绢之上,以明心迹,但是,曾几何时,为了自己的利禄功名,这个轻诺寡信的伪君子就置“皎日之誓”于脑后,弃小玉于不顾,而另觅新欢了。在爱情与功名前途面前,两利相权,取其重者,他作出了背弃小玉的抉择。但他的内心痛苦无以排遣,愧与小玉相见,小玉衔恨以没,他“为之缟素,旦夕哭泣甚哀。”小玉下葬时,他“至墓所,尽哀而返。”这些细节的描写,说明作者决非脸谱式地简单刻画一个负心郎的形象,而是通过捕捉细节,揭示内心世界,从而创造出李益这样一个典型。
这篇小说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作者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以渲染、烘托,从而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如,前半部分写李益与小玉相恋,情调舒缓委婉,旖旎动人;后半部分写两人暂别,李益负心,小玉沉疴直至抱恨以终,情节繁多而节奏加快,且变故迭生,环环相扣,文至小玉怒斥李益负情气绝而臻于高潮。不特此也,作者还幻用厉鬼报仇,颇具神来之笔,使文章笔有余势。作品笼罩了一层荒忽绵渺的浪漫色彩,同时也有征明善恶、劝诫未来之意。
在唐代诗歌、传奇创作中,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者,诗歌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蒋防融小说、诗、文创作于一炉,创作的霍小玉不愧为短篇小说中的佳作,对后世颇多沾溉。据卞孝萱先生考证,这篇传奇当写于长庆元年。此前,蒋防与元稹、李绅聚首,于元、李口中得闻此事,在创作上受到莺莺传的影响。明代胡应麟曾评论这篇小说说:“唐人小说纪闺阁事,绰有情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动人之传奇,故传颂弗衰。”后世以此为题材的创作也嗣响不绝,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紫箫记、紫钗记即导源于此;清代有潘炤的乌阑誓、蔡应龙的紫玉记传奇问世;作为剧目,近世也不乏继作,陈墨香、荀慧生曾据此改编成京剧上演;地方剧中,有川剧玉燕钗、闽剧紫玉钗等,其流布之广,影响之钜可知。郑振铎先生以此篇与白话小说名篇比较,他认为“明人的平话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其所创出的情境,与此传也大略相同,而大不如此传的婉微可喜。”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读过这篇小说,不仅仅是对不幸者一掬同情之泪,对封建制度的愤懑,还应该体悟到先生所言的真谛,那样就是得其所哉了。
-
归舟转河曲,稍见楚山苍。候吏来迎客,吴音已带乡。言従谢康乐,先献鲁灵光。已击三千里,何须四十强。风流半刺史,清绝校书郎。到郡诗成集,寻溪水溅裳。芒鞋随采药,茧纸记流觞。海静蛟鼍出,山空草木长。宦游无远
-
我出生的时候正好有刺猬经过它们是潮湿的 但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接下来的几年 她将要借我年幼的躯体遮蔽锋端动物学家 那些尝试用一本教科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题】 此诗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秋,时杜甫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诗中写狂风破屋,儿童抱茅入竹,夜雨侵迫,诗人从自己苦况推想到天下寒士,写出伟大的理想和胸襟,震撼千古人心。白居易《新制布裘》、王
-
【4485】与世界同行:中国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于洪君著,党建读物出版社,32 6万字,2019年8月第1版,45元)分上下篇15章。一、上篇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劝爱?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名句】圣人以治 ① 天下为事者,恶 ② 得不禁恶劝 ③ 爱?天下兼相爱 ④ 则治 ⑤ ,交相恶 ⑥ 则乱。 【注释】①治:治理。②恶(wu):同“乌”,哪里。③劝:劝导,鼓励。④兼相爱:彼此爱护。⑤
-
[德国]卡尔·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演讲词
[德国]卡尔马克思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演讲词】 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
-
清人 作者: 牛成孝 【本书体例】
-
这首小令写水光山色,极为艳丽。翠岭彩云,波光荡绿,加上意想中窈窕如玉的仙女,构成一幅充满神幻色彩的画面,又洋溢着怀古的悠思。全词意境新颖,造语工巧,美艳多姿,极富情韵。
-
[上]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 ① ;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
-
晓日平郊远色分,皇家千障抱诸坟。沾花车骑香闻露,过水冠裳润带云。绣璧斜翻丹凤势,回沙细拥白蛇文。词臣预喜瞻依地,宝篆穹牌七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