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她上来先交待原委,或者叫“背景”,说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忧一法,赖以排遣。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未为梦隔,拥衾未起,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这时,她已听得外间的侍女收拾房屋,启户卷帘,一日之计已在开始。便急忙问她: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好还好,一夜又是风又是雨,可海棠一点儿没动!”女主人听了,叹道:“傻瓜孩子,你可知道什么!你再细看——难道看不出那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以上我先作了“今译”。今译的目的只为看清词人用了多少字,写了多少句,说了多少事,而我为说清同样的内容,又是用了多少字,写了多少句!
蓼园词选对易安此篇下过几句评语,他说:“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话极是。所谓曲折,我则叫它做层次。一首六句的小令,竟有如许多的层次,句句折,笔笔换,如游名园,一步一境,叹为奇绝!说是如图如画,而神情口吻,又画所难到,——不得已,我仍然只好将它来与电影比喻。
她写自夜及晓,没有一个字呆写“经历”,只用浓睡残酒以为搭桥渡水之妙着。然后一个“卷帘”,即便点破日曙天明,何等巧妙?然而,问她卷帘之人,所问何事?一字不言,却于答话中“透露”出海棠的“问题”。我不禁联想到,晚唐杜牧之,写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他一不说问道于何人,二不言答者有何语,却只于下句才“透露”出被问者是牧童小友,而答话的内容是以“遥指”的姿式来表达的!两者异曲而同工,何其巧妙神似乃尔?
末后,还须体会:词人如此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所以者何?风雨葬花,如葬美人,如葬芳春,凡一切美的事物年华,都在此一痛惜情怀之内。倘不如此,又何以识得古代闺秀文学家李易安?又何以识得中华民族的诗词文学乎?
-
【原题】:月下独酌有怀梁丈因和前韵以寄且约为明夜之集
-
破阵子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 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 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 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
-
张固《独秀山》 张固 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 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这首诗的写法独特。作者以山拟人,写山就是写人,山与人合一来写。写山,概括了山的特异之处,给人印象最深的却是诗的
-
【名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释与译文]我确实知道夫妻死别这种恨事是人人都会碰上的,但是对于贫贱中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更是桩桩件件事情都会引起悲哀。 参考文献 (唐)元
-
意指倒霉的事碰到一起了。这一古谚,在文言小说及戏曲中常常引用。清·李玉《人兽关》:“〔老旦〕身逐浮萍西复东,天涯流落泣途穷。〔小生〕屋漏更遭连夜雨,船破又遇打头风。〔老旦〕我母子离了龙游,行这几日,苦
-
《惜誓》者,不知誰所作也。或曰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怀王,与己信约,而复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怀王有始而无終也。
-
欧阳修《啼鸟》 穷山候至阳气生,百物如与时节争。 ① 官居荒凉草树密,撩乱红紫开繁英。 ② 花深叶暗辉朝日,日暖众鸟皆嘤鸣。 ③ 鸟言我岂解尔意,绵蛮但爱声可听。 ④ 南窗睡多春正美,百舌未晓催天明。
-
东舍延朝爽,西林媚夕曛。有生同扰扰,何路出纷纷。暖日鹓鸾伴,空山鸟兽群。本来同一致,休笑众人醺。
-
古文·韩文公庙碑 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1),一
-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出处】唐马戴《 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 【意思】夜幕刚刚降 临,乘着芳洁美丽的小船在洞庭湖上荡漾,猿的鸣叫不时从湖边的树丛中 传来。湖上升起了明月,急流在苍山中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