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杜甫在成都留住了五年,梓州一年,辗转从云安来到夔州。这是杂写风物的夔州歌十绝句中的第一首。杜甫所以南奔,一是由于当时剑南节度使严武已死,自己失去了依傍,加上当地叛乱又起,刀光剑影,一个穷书生回天乏力,只能走为上策。二是听说江东的荆湘一带,鱼美米贱,风景宜人,也想乘兴东游一番。这样,夔州这个水陆码头就很有吸引力了。夔州古属东巴郡,意即大巴山之东。它和中巴、西巴、合称为三巴。 夔州歌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写景状物,清晰如画,不加太多的雕饰。试看“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这两句,除去“开辟”两字用得极具动感,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外,其余均平铺如画,连方位都不差。开头“中巴之东巴东山”一句七字,全是平声,颇不合绝句的格律。其实任何伟大的诗人,都在严守自己的格律,又都在突破自己的格律。杜甫晚年在夔州写的诗如 秋兴等,格律是用得很细的。这里所以要这样用,一句话,要准确说明山川形势,不能以词害意。要不然,就不会说杜甫的山水诗是“图经”了。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两句,就韵味盎然了。一个“镇”字,把白帝城的“高”、“险”、“雄伟”,囊括无遗。“百牢关”,在汉中沔县西南,嵯峨巨石林立,为入蜀要道,相传为诸葛亮所建。杜甫在这里信手拈来,就进一步把白帝城的重要性烘托出来了。 第二首是落笔于地理环境,转入写历史的绝句。 白帝城、夔州虽说挨得很近,但毕竟是两座城,各有管辖范围,因而成了起句中的“各异域”。瞿塘峡,有人说是蜀江,有人说是楚峡,蜀之尾,楚之头,都说得通,所以成了“混殊名”。 这开头上下两句,内容贴切,对仗工整,平仄上很协调,后三字一正说一反说,颇有变化。杜诗的工力,从这些细小处也能看出来。 下面两句那是写这个地方的历史了。英雄割据,是说的东汉末年公孙述在这一带拥兵自重,残害人民,结果兵败被杀。“非天意”,是指逆天行事。霸王并吞,是指汉高祖刘邦,以这块地方为基业,不抢不掠不扰民,实行王道统治。最后,他终于打败项羽,取得天下。“在物情”和“得民心”这类词,意思十分相近。杜甫经过推敲,大概认定“得民心”三字意太直,也有点滥,所以用了前者。 “非天意”是反说,“在物情”是正说。这儿一反一正和上面一正一反,正严丝合缝。古诗的呕心沥血,也常表现在这些方面。 绝句,实际上就是截句,把一首律诗截成两块,或取上半块,或取下半块,或取中间两副对子的四句。这种掏心子的绝句,难度要大些。可杜甫特别喜爱这一种。他在成都草堂时写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及在来夔州路上夜泊野渡时写的:“江月去人只三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泼刺鸣”等,都已成了千古绝唱。 第三首是写山村风景的绝句诗。 赤甲和白盐是构成瞿塘峡一东一西两座山峰。俱刺天,表示很高,据测算约1500米。这样的起句,回旋余地很大,下面文章怎么做都行。可跟上“闾阎缭绕接山颠”这一句,就把范围缩小到只剩下山村的风光了。闾阎是指庄户人家的门窗、阁楼之类的建筑,互相依傍着,炊烟袅袅,绵延不断,快到山颠啦。下面那是进一步描写这山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中秋时节,五谷丰登的欢乐图。“枫林桔树丹青合”,枫林红、桔树绿、果子黄,听凭丹青妙手来画,也画不尽哩。“复道”,原指“游廊”之类的建筑。复道重楼,是指高大、深远、豪华的建筑群。山村的房子哪有什么豪华可言,可却有个特点,依山势而建,远远看去,也颇具复道重楼的气派。所以,杜甫在这里脱口吟了句:“复道重楼锦绣悬”,认为山村的风光一点也不比富贵人家差。 这样一来,这首小诗就极富诗情画意了。 杜甫对人民的生活一直是关注的。他自己也过着“潦倒新停浊酒杯”那种穷书生的日子。两者一结合,他的诗中就不时流露出要为劳苦大众鸣不平,唱赞歌的气息。三吏、三别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回,他来到夔州这个水陆码头,自然不会忘了要找撑船掌舵的长年三老一块儿唠唠。这第四首诗,就是这段生活的结晶。“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这开头两句,就把长江航线上虽说十分危险,但仍是相当繁忙的景象全点染出来了。蜀麻、吴盐只是代表,其他可想而知。一斛古时有说五斗,有说十斗。“万斛”是极言其多。就是这些大船载着吴盐,载着蜀麻,上水下水,互相交换,商人从中渔利。“行若风”三字,既有船行之快,也有获利之厚双重的意思。 第三句“长年三老长歌里”,是全诗的关键。上水也好,下水也好,都要过三峡。三峡之中急流涌撞,险滩成群,稍一不慎就会船毁人亡。可是这些长年三老,哪怕在鬼门关前来来去去,也要用山歌来渲泄自己胸中的豪气。“长歌里”三字,杜甫想必是反复推敲了的。如果单要表现豪情,大可把下面这个“高”字调上来变成“长年三老高歌里”,下面随便填个“险”字,变成“白昼摊钱险浪中”,也是可以的。但是这样一来,意思就有点变了:“高歌”是指昂奋勇进的豪情,可船夫们的歌是豪中带苦,苦歌豪唱。只有一个“长”字,才能充分体现。长歌一串,苦歌一片。 最后一句“白昼摊钱高浪中”,摊钱是指赌博。这些船中客商,晚上做着发财梦,睡足了,大白天哪怕风急浪高,仍然在船舱中吆五喝六赌博,一心想赢大钱哩。 这首小诗读来盎然成趣,发人深思。 武侯祠,成都有,夔州也有。杜甫对诸葛武侯是十分崇拜的。凡遇武侯祠必定拜谒,必定写诗,而且对武侯祠中的松柏也特别倾注着深情。曾经写过 古柏行等诗。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在意料中的:“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这和在成都写的:“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三句“干戈满地客愁破”中的“干戈满地”,主要是指严武死后,他手下的部将崔旰、杨子琳等人又互相攻伐,造成内乱。外面是吐谷浑、吐蕃等又在边陲入侵,难民纷纷逃进四川来。杜甫就这样流浪到蜀尾楚头的山城来的。“客愁破”的破字,笔者认为有双重的内涵: 一重是对眼前的松柏而言。因为杜甫这回拜谒正值夏天,赤日炎炎,有了这片阴凉,正好消暑,愁中得乐,所以叫做破。且为第四句“云日如火炎天凉”开路。可这种的破是暂时的。离开后,这客愁又会立即涌上心头,没多少意义。二是对诸葛武侯的精神而言。武侯一生,鼎足三分,运筹帷幄; 六出岐山,忠心耿耿要匡复汉室。因为早逝,壮志未酬,然而精神永存。有这种精神,还怕不出第二个诸葛亮吗? 讨平这些蟊贼算个啥! 想到这些地方,他的客愁真个会破了。所以,杜甫在这儿特意用了个“破”字,是经过筛选了的。 第六首是从神话写到现实的即兴诗。 三峡和江汉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直流传着许多神话故事。屈原也是三峡秭归人。在 离骚里他就引用了不少神话。从这往后,更多神话都在书中出现。第一句“阆风玄圃与蓬壶”,就是描述神仙遨游中自在、欢乐的三个神话。第二句于是立即加以补充:“中有高唐天下无。”高唐是寺馆名,这儿和阳台同义,都是巫山神女和楚王缱绻幽会的地方。这样的故事自然是独一无二的。第三句转回到夔州身上来:“借问夔州压何处?”第四句点题答复:“峡门江腹拥城隅。”夔州城的环境,早有介绍,这里说得更形象化了: 峡门就是夔门,连同江水很长的一段,都拥在城墙边哩。这首诗又等于是“图经”。
猜你喜欢
  •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鲁迅《鸭的喜剧》赏析和读后感

    【析】 《鸭的喜剧》是一篇散文体小说,也是鲁迅小说创作中唯一的以外国人为主人公的小说。《鸭的喜剧》与《兔和猫》、《社戏》一样,在取材上是以真人真事为素材,就一个生活片断进行开掘,很少虚构缀合的作品。然

  • 范仲淹《岁寒堂三题其一·岁寒堂》全诗鉴赏

    我先本唐相,奕世天衢行。子孙四方志,有家在江城。双松俨可爱,高堂因以名。雅知堂上居,宛得山中情。目有千年色,耳有千年声。六月无炎光,长如玉壶清。于以聚诗书,教子修诚明。于以列钟鼓,邀宾乐升平。绿烟亦何

  • 有关于自立的议论文素材、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题解析 [解题]自立(depend on oneself),指不依赖他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自立,是一个人独立生存的能力。也是一种不依赖他人,靠自己劳动而生活的态度。作为一种价值取向,自立是人的主

  • 《对月夜忆金陵旧游》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对月夜忆金陵旧游匆匆二十年前事,燕子矶边忆旧游。何处渔歌惊梦醒,一江凉月载孤舟。题解据钟扬《台静农所藏陈独秀佚诗》注:“作者于诗

  •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出处】唐杜甫《 佳人 》。 【意思】只看见新娘的欢笑,哪里听 得到旧妇的哭泣! 但:只。新人:新娘。 那:同哪。旧人:弃妇。 【评析】只见新人的欢笑,哪里能听到旧人

  • 古诗词伤感六字(六个字的伤感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伤感六字,内容包括六个字的伤感诗句,六个字的伤感诗句,求六个字的古诗词比较悲伤的那种多多益善哈。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2、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3、满腹诗书

  • 鲁迅《夜颂》散文全文

    夜颂爱夜的人,也不但是孤独者,有闲者,不能战斗者,怕光明者。人的言行,在白天和在深夜,在日下和在灯前,常常显得两样。夜是造化所织的

  • 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古诗词赏析公开课导入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赏析校本课程,内容包括古诗词赏析公开课导入词,如何上好古诗词欣赏课,学校课上有课前三分钟~要赏析古诗推荐一个好的~~~。古诗词赏析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

  • 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