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兰溪》原文|翻译|赏析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2,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3。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4。有王逸少洗笔泉5,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6:“山下兰芽短浸溪7,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8。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9。”是日剧饮而归10。
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兰溪:在今湖北省黄州市境内。2相田:察看田地。3了:明了。4蕲(qi)水:县名,今湖北省浠水县。郭门:外城门。许:约数。5王逸少:王羲之,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相传他临池学书,洗笔而致池水尽黑。6歌:歌词,此词调名浣溪纱。7兰:一种香草。浸:浸泡。8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即杜鹃。9“休将”句:反用白居易醉时歌诗意,意为不要因年老而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调子。白居易诗句为“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慨叹时间飞逝人生易老。10剧饮:痛饮。
【析点】 悲叹岁月的流逝,感伤人生之易老,这几乎是历代文人的通病。苏轼因“乌台诗案”险遭杀身之祸,之后贬居黄州,身同罪人,却能藐视时光的逝去,不以白发为悲。他的“谁道人生无再少”直逼古代熟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他的“君看流水尚能西”直逼汉乐府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他的“休将白发唱黄鸡”直逼白居易醉时歌诗句——唱出了一支高昂的黄昏之颂。苏轼此颂并非故作旷达,患病初愈,神清气爽,使他产生了青春重返的感觉;眼前自东向西流去的兰溪,触发了他性格中开朗旷达的因素,高昂的词章自然地从胸臆中流出,没有丝毫虚伪造作之态。此颂又并非一时之偶作,它是苏轼人生观的形象写照。苏轼一生,尽管自然规律使他不可逆转地愈来愈老,尽管社会风云使他无法避免地愈来愈“穷”,但他却从未叹老悲穷,这正是坡公的可敬可亲之处。
兰溪之游因求医始,故而先叙生病求医。向聋医“求疗”,插入一段戏言,妙趣横生,使叙事在明快之中增加了幽默成分。全文记游、绘景用墨不多,明朗而清丽,又是向抒怀的自然过渡。用散文记事、记游、绘景,借歌词绘景、抒怀,事、景、情和谐统一,把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情调抒发得淋漓尽致。
-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剩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
翔鸾阙底谢皇恩,缨上沧浪旧水痕。疏傅挥金忽相忆,远擎长句与招魂。
-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
-
三平尾又称三平足或三平脚,是指格律诗中韵句结尾 三字连续使用三个平声的句子。由于近体诗一般都是在双句押韵, 所以三平尾都是出现在押韵的句子末尾。三平尾被认为是诗 家大忌,主要是从诗歌的音律上考虑,如果
-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③,玉壶光转④,一夜鱼龙舞⑤。 蛾儿雪柳黄金缕⑥。笑语盈盈暗香去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
-
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
-
【4887】国家安全知识百问(本书编写组,人民出版社,4万字,2020年4月第1版,20元)△这本书分为全面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重点领域国
-
第82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是后四十回写黛玉的第一个情节,从这里开始,作者为“黛玉之死”这一高潮,不断地铺设阶梯,逐步引导读者进入黛玉一生的最后阶段,然后再一下子把读者推入无可挽回、天坍地陷的绝望和悲
-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