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司马迁·孔子世家赞》鉴赏
古文观止·司马迁·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 诗 有之:“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1】。”虽不能至, 然心乡往之【2】。余读孔氏书, 想见其为人。适鲁【3】, 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低回留之【4】, 不能去云。天下君王, 至于贤人, 众矣, 当时则荣, 没则已焉。孔子布衣【5】, 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 中国言六艺者【6】, 折中于夫子【7】, 可谓至圣矣!
【注释】
【1】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这两句诗引自诗经·小雅·车舝, 比喻孔子道德学问崇高, 是人们的表率。仰, 瞻望。景行, 大路。止, 表示肯定的句尾语助词。
【2】 乡: 同“向”。
【3】 适: 到。
【4】 低回: 徘徊沉思。
【5】布衣: 平民。
【6】六艺: 即六经, 易、礼、乐、书、诗、春秋。
【7】折中于夫子: 把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
【赏析】
“世家”是史记中记述诸侯王事迹的传记。孔子虽然没有侯王之位,但司马迁认为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世传不衰,所以为孔子作了“世家”。斑固写汉书时将“世家”并入“列传”,此后便没有人再用“世家”这一体例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不得志,曾周游卫、宋、陈、蔡、楚等国,皆不为所用,长期聚徒讲学,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古文学家说他曾删定诗、书、春秋等古代典籍。他是儒家学派的鼻祖,通过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历代儒家的补充、修正和改造,使他的思想成了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但是,司马迁笔下的孔子,与后世封建统治者神化了的那个孔子还是有许多不同的。在司马迁年轻的时候,黄老思想仍然很盛行,他的父亲司马谈对道家学说就很精通。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地位开始提高了,但真正取得“独尊”的地位还是西汉后期的事。在司马迁看来,孔子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是一位有崇高修养的君子,是一位有救世热肠的仁人,同时又是一位历尽坎坷、活着的时候不被人理解的不遇之士。所以他崇敬孔子,把孔子做为学习的楷模,要象孔子写春秋那样著作史记,用“深切著明”的历史事实,来帮助人们“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贼不肖”。(太史公自序)李长之先生说:“司马迁彻头彻尾的反功利精神,反现实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都有深深的孔子的影子。这是他们精神的真正契合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他在孔子世家中满怀崇敬之情记述了孔子坎坷不平的一生,篇末这段赞语,用抒情的笔调赞扬了孔子的人品学识和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表达了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在这篇简短的赞语中,作者首先引用诗经上的两句诗,形象地赞颂了孔子的伟大。他把孔子比作巍峨的高山,为人们所瞻仰;比作宽阔的大路,为人们所遵循。在司马迁看来,孔子的境界是他无限向往的,但简直是不可企及的。引用古诗是史记常用的一种手法,司马迁特别善于选用恰当的诗句,从而收到了言简意深、生动感人的效果。
接着,作者进一步赞颂了孔子的为人。他不是抽象地议论,而是继续用形象的手法来表达发自内心深处的崇敬。孔子的著作充满了哲理,给人以启迪,所以作者谈孔子的书就想到了他的为人。作者曾经“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峰;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太史公自序)这一段在孔子的故乡亲身考察的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起了当年孔子在这里给门徒讲学,带领他们演习礼仪的情景;想起了当年孔子四处奔波,屡遭困厄的不幸遭遇。他在那里徘徊沉思,留恋忘返,内心充满了疑问。为什么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会屡遭挫折? 这对于因李陵之祸而惨遭宫刑的司马迁来说, 势必会引起强烈的共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 离骚。”(报任安书) 就这样, 司马迁把对孔子的无限崇敬, 化成了忍辱著书的力量。
最后, 作者又拿孔子对后世的影响与众多的君王贤人作了比较。这些君王贤人活着的时候显赫荣耀, 可是死后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孔子则相反, 他活着的时候只是个平民百姓, 然而在他死后, 他的名字和思想都历久不衰, 到司马迁的时候已经传了十几代。学者们一致推尊孔子, 他的言论被人们看作评判是非的唯一标准。通过对比, 人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孔子是远远高出于那些君王、贤人之上的圣人。
这篇赞语文笔简练, 含意深广, 感情充沛。文章开头泛称孔氏; 接着进一层称仲尼, 增加了一种亲近感; 继而称孔子, 更为恭敬; 最后称夫子、称至圣, 敬仰到了极点。这样层层深入, 写出了作者发自内心深处的无限敬仰之情, 毫无娇柔造作之感。翻开史记, 我们随处都可以找到司马迁“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 把孔子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的例证, 正因为如此, 他写作孔子世家时, 笔端才能充满深情。另一方面, 司马迁虽然尊崇孔子, 但并不把他当成偶像去崇拜, 也不是把他的每一句话都当作金科玉律。司马迁受儒家的思想较深, 同时又兼容并包, 吸收了道家等学派的许多长处。他是一位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进步的历史观, 并且富于批判精神的伟大思想家, 切不可因为他尊敬孔子就用简单化的方式把他当作一个儒家人物看待。
-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
-
山翁不出山,溪翁长在溪。(前二令作二翁亭。)不如野翁来往溪山间,上友麋鹿下凫鹥,问翁何所乐,三年不去烦推挤。翁言此间亦有乐,非丝非竹非蛾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我来观政问风谣,皆云吠犬足生
-
惠洪《鹧鸪天》惠 洪 惠 洪 蜜烛花光清夜阑 ① 。粉衣香翅绕团团 ② 。人犹认假为真实,蛾岂将灯作火看 ③ 。方叹息,为遮拦 ④ 。也知爱处实难拚 ⑤ 。忽然性命随烟焰,始觉从前被眼瞒。 注释 ①蜜
-
词写于端午节,所以词中以端午的天气、习俗作为线索贯穿所叙之事和所抒之情。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盘丝”指盘旋的五色丝。端午节古人有以五色丝绕臂的风俗,认为如此可以驱鬼祛邪。梦窗词爱写美人的一部分,如手腕、足。端午节
-
《落灯花》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赵师秀诗《约客》:“黄昏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释义】诗句描写了雨夜待客来访焦急寂寞的情境。 【例句】落灯花棋未收,叹
-
多病淹残岁,初寒卧直庐。朝廷务清静,铃索少文书。向学今为盛,优贤古莫如。靓深严禁署,闲宴乐群居。赐马联金络,清尘侍玉舆。诗论三代盛,献纳万机余。号令存宽大,文章复古初。笑谈挥翰墨,俄顷列琼琚。夜漏销宫
-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芳月尽离居,幽怀重起予。虽言春事晚,尚想物华初。迟日皦方照,高斋澹复虚。笋成林向密,花落树应疏。赠鲤情无间,求莺思有馀。暄妍不相待,含叹欲焉如。
-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
审堂之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名言: 审堂之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句意: 审察堂下的阴影就可以了解日月的运行, 阴阳的变化; 看见瓶里的水结成了冰就可以知道天下的寒冷, 鱼鳖躲藏了。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