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天之命》原文与鉴赏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原文】:
维天之命(1),於穆不已(2)。於乎不显(3),文王之德之纯(4)。假以溢我(5),我其收之(6)。骏惠我文王(7),曾孙笃之(8)。
【鉴赏】:
这是一首祭祀文王的诗。写作年代无明确记载。小序说:“太平告文王也。”当是西周盛世时期的作品。全诗一章,歌颂文王德惠盛大,纯正无杂,堪比天道之无穷,被子孙于万世。
诗以天命总起,全篇直咏文王之德之光明、纯正、博大,流惠子孙。并告慰文王,表明子孙万代要珍重其德之纯,忠诚笃行。以天道接入人事,用的是比兴手法。其境界阔大而神秘,为全诗奠定了庄严肃穆的基调。此后,一气直下,避实就虚,写文王之德。“纯”,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不杂,自然无它,自始至终,纯正至诚。人君之德,最难于此。诗经·大雅·文王咏文王曰:“穆穆文王,於辑熙敬止。”下一“敬”字,赞其光明磊落、敬谨不怠的美德。敬而能纯,至诚不息,是故堪比天道之永恒、无穷,令子孙谨守以修业。诗的后四句:“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表明继承先王之德治国守业的信念,告慰祖宗之灵的虔诚,反映出西周盛世统治者对巩固统治的自觉性和信心。
周文王姬昌,在位五十年。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可谓功业卓著。作为一首祭祀诗,本篇无疑出自贵族之手。作者祭文王,先颂其德之纯正,不陈其功之显赫,高屋建瓴,笔意深长。这是因为歌颂文王,若直接铺叙其功业,难免连篇累牍而未能穷尽。作者之立意在弘扬以文德济王业的完美典范,作为后人效法的楷模,是故言约意深,更富一唱三叹之韵味,同时也突出了庙堂文学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政治性。与此相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以典雅庄重、朴素简明见长。没有多余的话,无渲染烘托之笔,自然深厚,质而有神,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腔虔诚的感情,与某些庙堂乐歌枯燥无味的说教、矫揉造作的腔调迥别。已故文学史家刘大杰先生说过:“对于上帝的敬畏,对于祖先的赞颂,在当日的人心中,是呈现着虔诚的感情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以此诗证之,诚然。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山峰岩谷·石壁
-
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故人适战胜,匹马归山东。问君今年三十几,能使香名满人耳。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辞健笔皆若飞。将军金印亸紫绶,御史铁冠重绣衣。乔生作尉别来久,因
-
【题解】 唐代诗人陈子昂(661702)作。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陈以参谋身分随同武攸宜军反击契丹的进犯。他数次向武进计,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经过蓟丘时,想起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贤士的历
-
作者: 张翼之 《秦会要》二十六卷。编纂者孙楷(公元1
-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重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
《春鸟臧克家》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当我带着梦里的心跳, 睁大发狂的眼睛, 把黎明叫到了我的窗纸上 你真理一样的歌声。 我吐一口长气, 拊一下心胸, 从床上的恶梦 走进了地上的恶梦。 歌声, 像煞黑天上的
-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是一首富有浓厚生活气息、明快优美的劳动之歌。 “芣苢”,植物名,即
-
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
-
道人少贾海上游,海舶破散身沉福黄金满箧人所寄,吹簸偶得还中州。羸身归金不受报,祗取斗酒相献酬。欢娱慈母终一世,脱弃妻子藏岩幽。苍烟寥寥池水漫,自玉菡萏吹高秋。夜燃◇子煮山药,忆此东望无时休。塞垣春枯
-
威廉姆·豪夫 (刘德中 译) 我生长在德国南部的格林威塞尔镇。这个小市镇和别的小市镇没有什么两样。市中心有个小广场和一口井。在旁边,有个小小的、古老的市政厅。保安官吏和有地位的商人们的房子散布在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