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鸲鹆鸟》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鸲鹆鸟》原文|翻译|赏析

明·庄元臣2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3,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声而已。终日所唱,惟数声也。

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4!”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今文章家窃摹成风,皆鸲鹆之未惭者耳!

1鸲鹆(qu yu):鸟名,俗名八哥。2庄元臣(生卒年不详):明朝人,号运鹏主人,有叔苴(ju)子八卷。3罗:捕鸟的网,此处意为用网捉。调:调教。4曷若:何如,哪里比得上。

【析点】 最聪明的鸟也只能学人的声音,而不能通过这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作者从这样的生活事实出发,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让能“效人言”的鸲鹆鸟去嘲笑“鸣于树”的蝉,结果遭到蝉的斥责。在两相对比中,赞美了发乎内心能够“自鸣其意”的蝉,否定了能效人言却不能达己意的妄自尊大的鸲鹆鸟。

鸲鹆鸟和蝉都有它的象征性。作者借此指斥现实,批判当时的文章家一味窃摹、人云亦云缺乏创造的不良风气。文章又一针见血地指出,鸲鹆鸟尚有“俯首而惭”的时候,尚有“终身不复效人言”的决心,而“未惭”的文章家们呢?连鸟都不如!

猜你喜欢
  • 讥与誉

    讥与誉讥就是骂,誉就是赞。两者相较,骂容易受,赞反难受。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想他人未必皆然。我个人的意见,非再细细说明不可,请诸君看

  • 古代名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注释与译文

    【名句】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注释与译文]武则天临朝称制,准备改唐国号为大周。徐敬业带兵造反,骆宾王为他写了一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是最末的一句,大意是:看一看吧,今天的国土,到头来究竟是

  • 刘禹锡《秋夕不寐寄乐天》全诗赏析

    洞户夜帘卷,华堂秋簟清。萤飞过池影,蛩思绕阶声。老枕知将雨,高窗报欲明。何人谙此景,远问白先生。

  • 韩愈《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全诗赏析

    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鉴赏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为南宋时期的辛弃疾。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作者登台望远,“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

  • 白居易《饮散夜归赠诸客》全诗赏析

    鞍马夜纷纷,香街起暗尘。回鞭招饮妓,分火送归人。风月应堪惜,杯觞莫厌频。明朝三月尽,忍不送残春?

  •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本书是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H.R.姚斯的《走向接受美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R.C.霍拉勃的《接受理论》的合译本。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前一部分是接受美

  • 古代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注释与译文

    【名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注释与译文]百年,比喻有限的人生,这里专指暮年。这两句诗是说:离家万里,经常客居异乡,面对秋景特别令人感伤;人到暮年,体弱多病,今天又独自登上高台。十四个字,

  • 古代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注释与译文

    【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与译文]坐,因为。两句的意思是:停下车来不再前行,是因为喜爱这枫林的傍晚美景;那经霜的叶子,比二月里开的花朵还要红艳。诗人一反悲秋传统,以浓墨重彩描绘艳丽

  •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赏析》

    这首词以重帘层楼里的思妇伤春伤别甚于作病的春愁,表达了作者深受后周胁迫、处境艰难、语多讳忌的深刻痛苦。词从女主人公早晨起来,懒于妆扮着笔,到她惆怅之情如风里落花一样,再追忆往欢不可再得,最后以春愁重压为结。她面对妆镜,无心打扮,风里落花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