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
本书是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教授H.R.姚斯的走向接受美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R.C.霍拉勃的接受理论的合译本。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前一部分是接受美学的经典著作,论述了接受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后一部分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接受美学的产生条件、历史沿草及其所发生的影响。全书分为5章,主要内容为: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艺术史和实用主义历史,类型理论与中世纪文学等。接受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以姚斯和伊瑟尔代表的联邦德国的康斯坦茨学派,不是将文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作品同作者和现实的关系上,也不是放在本文的语言、结构、功能上,而放在读者的接受上,这也是他们称自己的文学研究理论为接受研究、接受理论、接受美学的原因所在。接受美学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并作为独立的理论体系。在接受美学看来,读者对本文的接受过程即是对本文的再创造过程,也是文学作品得以真正实现的过程。姚斯在本书走向接受美学中,主要论述了文学史理论的意义。他认为文学史实际上是历史与现时视野的调节史,两种视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历时胜消失在共时性中,历时性的视野结构只有在共时性的阅读系统中,才能实现其功能,作者有关文学史理论的释文是姚斯理论的关键。在本书的后半部接受理论一书中,作者不仅介绍了接受理论的概念,范畴,而且介绍了在接受理论上有影响的人物,为读者扼要地描绘出一条探寻接受理论的主线,作者在问题与展望一章中认为,70年代中期以来,接受理论中经验主义的研究盛行一时,这是接受理论遇到更大危机的征兆,接受理论探索的这条道路并没有象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开阔和具有多产胜。”常常令人百步九折,盘旋迂回,或者步入死胡同。”本书对接受理论的褒贬及接受理论自身的不足,读者自有见解。
-
双溪月。清光遍照双荷叶。双荷叶。红心未偶,绿衣偷结。背风迎雨流珠滑。轻舟短棹先秋折。先秋折。烟鬟未上,玉杯微缺。
-
古有人者,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
【注释】 选自清·黄宗羲《原君》。原君,推究、研究做君王的道理。原,探究事物的根本和真相。《原君》系《明夷待访录》中的一篇。 释:解除,消除。 【赏析】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
-
《孟子·尽心下》强调要尽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求功名,不计较待遇。注释和翻译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涵,赏析则使我们更好地体味到其中的智慧和价值。我们应该把心思放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不计较得失,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
力以师道自任,严立教条,痛革旧习,日励诸生进学成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力以师道自任,严立教条,痛革旧习,日励诸生进学成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四年级上册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语文四年级上册所有古诗词,四年级上册必备古诗20首。【小学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作者:【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文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
-
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微。良宵一寸焰,回首是重帏。
-
韩愈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 目前百口还相逐,旧事无人可共论。 粗读诗句,便知诗人所谓过始兴江口感怀,并非闲情逸致的即景遣兴之作,而是诗人于南贬途中重经旧地感怀往事之作。终兴江,即今广东北江
-
早闻元九咏君诗,恨与卢君相识迟。今日逢君开旧卷,卷中多道赠微之。相看掩泪情难说,别有伤心事岂知。闻道咸阳坟上树,已抽三丈白杨枝。这
-
山西晋祠是我国著名古建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人们用诗词来赞美这座祠堂,表达对历史的敬仰和热爱。有的诗句写道:“古祠捧心俯万世,晋廊慰翰构千秋。”这些诗词充分展现了山西晋祠的独特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沉淀与智慧的积累。游览晋祠,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思绪沉淀下来,让人心生向往。
-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开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