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幹画马赞》原文|翻译|赏析
宋·苏轼
韩幹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2,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3,尻高首下4,择所由济5,跼蹐而未成6;其二在水,前者反顾7,若以鼻语,反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8,则前无羁络9,后无箠策10;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11,丰臆细尾12,皆中度程13。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14,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15。遂欲高举远引16,友麋鹿而终天年17,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18。
1韩幹:唐代大画家,以画马著称于世。赞:文体名,用于歌颂或赞美,多用韵。2骧(xiang)首:昂头。奋鬣(lie):甩动鬃毛。3涉:渡水。4尻(kao):臀部。5济:渡过。6跼蹐(ju ji):不伸展的样子。7顾:回头看。8以为:认为是。厩(jiu)马:家养的马。厩:马棚。9羁络:马笼头。10箠策:马鞭。11隅目:目有棱角。12臆:胸。13中(zhong):合。度程:尺寸、标准。14萧然:闲适洒脱的样子。15濯缨:洗涤帽上的系带。此行动显示高洁不凡,又暗示水的清冽。孟子引孺子歌,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16高举远引:意为远走高飞,离开世俗。17友糜鹿:意为不与世人交往。天年:天赋的寿命。十八卒岁:度过一生。营:经营、谋划。
【析点】 眼前没有韩幹的画幅,而其所画的马宛然在目:四匹马或翘首仰望而长鸣;或俯首徘徊而择渡水之途;或回首招呼伙伴;或另有所思。四匹马各具姿态、神情。这是苏轼用他的笔再现了韩幹的画幅。
画马,不仅要画马的静态,还要画出马的动态;不仅要画马的形,更要画出马的神。画马大师韩幹如此画了。写画的马,当然也不能只写画幅上的静态,而要仔细揣摩、体味画家一幅丹青所表现出的马的动态及神情,再用文字加以表述,文学大师苏轼如此做了,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赞画的精彩文字。
画赞的后段是借马以抒怀。从画面上的马既不似“厩马”又不似“野马”,引出以人中之“贤大夫、贵公子”喻马,再引出不可能离开尘世度此一生,只得保持悠闲自在无所营求的生活态度。从马说,这是写马的超俗、洒脱,进一步将马人格化;从作者说,是借马以寄托超脱世俗、于世无求的人生态度。
赞文句式较为整齐,散句与不甚严格的对偶、排比交错运用,句尾用韵疏疏落落,骈散兼行,既符合“赞”这种文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散文的特色;既有节奏感、音乐美,又灵活自然不拘板。韩幹画马非只一幅,苏轼写韩幹画马也非只一篇,有韩幹马十四匹七古一首,赞“韩生画马真是马”,而惋叹的是“世无伯乐亦无韩”!
-
茶陵诗派是明代前期继台阁体之后出现的诗歌流派。由于这一流派的首领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故名。这一流派的其他成员有彭民望、谢铎、张秦、陆鈛(yi义),以及他们的学生邵宝、何孟春等人。 茶陵诗派主张性情,推
-
故侯幽隐直城东,草树扶疏一亩宫。曾珥貂珰为近侍,却纡絛褐作间翁。高吟拥鼻诗怀壮,雅论持衡道气充。厌尽繁华天上乐,始将踪迹学冥鸿。
-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于一字中》经典解读 境于一字中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
-
摘要: 这两句诗赞美张司业诗作奇特不凡,得之不易,意思是:看起来似乎平平常常,事实上是最奇特最突出的杰作,做它好像很容易,而实际上却是十分艰难,费尽辛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语出宋王安
-
元戏剧《石子章》鉴赏 《竹坞听琴》全名《秦脩
-
盛礼郊仪肃,纯音帝乐清。葳蕤飘翠羽,赫奕展华旌。凤邸光交覆,鸾旗色共明。缤纷拂葩盖,辉映杂緌缨。且异文竿饰,非同翿舞名。竹宫歌毖祀,雅曲播遗声。
-
[唐]杜甫常时任显晦,秋至最分明。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含星动双阙,伴月落边城。牛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
-
作者: 张俊山
-
和王潜斋韵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 ① ,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