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鉴赏
作者: 张俊山
刘湛秋
啊,为什么回忆总是这般固执?这般狂热地依恋?
它追逐着你,在每一闲暇的时分,如早晨的湿润,如淡淡的紫罗兰,如轻盈的脚步,无声地向你袭来,包围了你的感官。
于是,在一种甜蜜而怅惘的气氛中——那淘气的勇敢,那飘流在小河上的一朵微笑,那变得遥远的叮咛,都会带着奇幻的色彩,似深沉而温暖的大提琴,伴着屋簷下的雨声,飘然而逝。
因失去而痛苦,因再见而幸福。
随着年轮的扩大,绿叶一次又一次地凋零,蓝色的天空更接近了,也变得格外开阔。
模糊的变清晰了,浑浊的沉淀得净化了,回忆越来越固执地依恋,拽着你细细地思考以往……
但是我总是轻轻地把它驱散,我宁愿对它说,请稍稍地等一下,就断然和它告别了,此刻,我愿把时间交给匆忙,交给现实,交给正在制造新的记忆的现实。
我会在衰老的时候,在完全陷入孤独的时候,再去把回忆聚起,象打开珍藏的金币,怀着一种吝啬,一枚一枚地数落。
即使当我于衰老前死去,没有来得及去回忆,那我也不懊悔。
回忆和创造总是面对两种不同的时空。前者是思维向过去的回归,后者则是行动向未来的进取。
生命的价值在于立足现实,不停顿地创造新的未来,而沉浸于过往岁月的回忆就意味着生命的衰竭和萎顿。因此,富于进取精神的人,没有时间回忆过去,他需要“把时间交给匆忙,交给现实,交给正在制造新的记忆的现实”。
这就是散文诗回忆给予人们的启示。
在诗人看来,“回忆总是这般固执”、“这般狂热地依恋”:
它追逐着你,在每一闲暇的时分,如早晨的湿润,如淡淡的紫罗兰,如轻盈的脚步,无声地向你袭来,包围了你的感官。
于是,无形的思绪在这里被具象化,获得形象的表现。它告诉人们,“回忆”有时又是不可避免的,那种“甜蜜的怅惘的气氛”时时笼裹着你,“拽着你细细地思索以往……”这种几近惯性的力量,对人的意志是无形的销磨,因此必须“把它驱散”,“断然和它告别”。只有这样,你才能赢得现实,走向未来。诗人以敏捷的诗笔,不仅把“回忆”这种情感性的思维活动刻划得真实而细微,而且含蓄地暗示它与创造性生命的对立,这就赋与诗篇以发人深省的思想内蕴。
在诗篇结尾的两段,诗人表示“在裹老的时候,在完全陷入的孤独的时候”,并不排斥回忆;但是,倘若“没有来得及去回忆”即裹老死去,“那我也不懊悔”。这种情感既是实事求是,又是积极的。它表明诗人准备把整个生命都投入创造,这种进取精神对人们不是有力的启迪和鞭策么?
诗篇抒情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款款推进,作为诗人生命的独白,它是真挚而动人的。当然,它的人生哲理意味更富有光彩。因此,这是一篇引人入胜而又颇耐玩味的意蕴丰赡之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孩蹒跚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小孩学习走路的古诗,和孩子一起相处成长的古风诗句,形容小儿满周岁的诗句。《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原生衣百结,颜子食一箪。欢然乐其志,有以忘饥寒。今我何人哉,德不及先贤。衣食幸相属,胡为不
-
【原题】:腊月二十三日群牧使元内翰曾龙图同日拜枢参之命是日立春
-
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海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汝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更凭歌舞为媒。算合作平居鸩毒猜。况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
-
【3439】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日〕斋藤孝著,程亮译,江西人民出版社,9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36元)△本书不仅深入地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赏析励志古诗词,内容包括励志古诗及其赏析,励志古诗及赏析,励志对未来的期待的古诗及赏析。春江花月夜正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
-
·吕不韦·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糂,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炊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欲
-
即兴评述古诗词(播音主持专业,即兴评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二百字,急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即兴评述古诗词,内容包括怎样说好关于诗词的即兴评述,怎样说好关于诗词的即兴评述,即兴评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个性、事物、习惯等等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体现了一种好的骨气,气节、是褒义的。有的朋友理解的是有错误的---并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苏辙《东轩记》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 1 ,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 2 ,登北岸,败刺史府门 3 。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 4 ,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
-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死于儿女子手中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大丈夫志在四方,岂能死于儿女子手中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