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马嵬(四首选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是清代中叶著名的诗论家和大诗人,“性灵”派的开山和领袖。在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中,包含着许多进步的思想因素。
这首诗的题目“马嵬”为地名,即马嵬驿,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杨贵妃缢死的地方。中唐诗人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七言歌行长恨歌,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故事,着重歌颂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同情这对封建帝后的悲剧。袁枚这首诗,则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
诗歌第一句开门见山,叫人们不要再唱当年的长恨歌,认为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诀别并不值得同情。第二句回过头来交代前句的理由,指出民间百姓在战乱中,即使都活着,也有无数夫妻不得团圆。第三、第四两句连在一起,意思说由于战乱的缘故,当时千百万劳动人民被迫离乡背井,夫妻离散;他们所流的眼泪,比唐玄宗在长生殿上思念杨贵妃而流的眼泪要多得多。全诗正是将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的诀别和民间无数夫妻的离散这两种客观现实放在一起,构成强烈鲜明的对照;它一反历来统治阶级对待劳动人民的鄙视态度,把同情的眼光从最高封建统治者那里移到广大的人民群众身上,从而体现了诗人一定的民主思想。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不少巧妙之处。例如,诗歌第四句运用“长生殿”的有关传说,联系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来看,就可以发现它实际上起着照应第一句中的“长恨歌”和第二句中的“银河”这样一种结构安排上的作用。可见,袁枚在这首小诗中不仅考虑到内容上的逻辑联系,而且顾及于词语间的前后照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费尽了经营。同时,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总共不过二十八个字而已;然而,在它当中,却融入了三首篇幅很长的古诗。第一句明点白居易的长恨歌,自不待言;第三句“石壕村里夫妻别”,则是暗用杜甫名作“三吏”,“三别”中的石壕吏和新婚别二诗。这种“诗中套诗”的艺术手法,在袁枚这里运用得恰到好处,天衣无缝,丝毫没有硬凑的痕迹和堆砌的感觉,刘勰文心雕龙曾说:“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诗人正是这样来增加小诗的容量,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并体现深刻的进步思想的。
-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求得治理国家的最根本办法,没有比端正社会风俗更重要的了。《明史·叶伯巨传》:“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正风俗之道,莫先于守令知所务。” 【例】领导干部走得端,行得正,站得稳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①,明于治 乱,娴于辞令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 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③,争宠而心害其能④
-
【名句】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语出《孟子·告子上》。有名的木匠教诲人,必定按照规矩,学习的人也必须遵守规矩。说明教与学都必须遵循法则,不可有随意性。
-
《菊花·秋菊》咏菊花诗鉴赏 骆宾王擢秀三秋晚
-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作品赏析【注释】: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李清照避难金华,投奔当时在婺州任太守的赵明诚之妹婿李擢,卜居酒坊巷陈氏第。在金华期间,李
-
祭公谏征犬戎祭公谏征犬戎 《国语·周语上》 【题解】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记载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
-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馀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名言: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馀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注释: 韦: 皮带, 喻舒缓。弦: 弓弦, 喻紧张。续: 连接, 此指弥补。 句意: 西门豹性子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视野广阔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广阔”的古诗词,王之涣描写视野开阔的诗句,形容广阔的古诗词。1.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什么时候能够有千千万万间温暖的房屋,可以庇护所以贫寒的人让
-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媳妇逮小偷歇后语,内容包括强盗逮小偷四个字的歇后语?,歇后语大全及答案,人熟礼不熟的歇后语。小草鱼赶鸭子 - 找死 小葱拌豆腐 - 一青二白 小偷进衙门 - 没理 小偷进牧区 - 顺手牵羊(比喻顺便拿走人家的东西或顺势做某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