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池上楼》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诗人官场失意后,出任永嘉太守,纵情于山水,寄志于林泉。但他却并未因永嘉山水的秀丽而忘却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登池上楼写于文帝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初春,这首诗便是诗人内心寂寞悲伤的集中体现。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诗的开篇便突如其来地描绘了一个自由自在,无灾无祸的理想蓝图:深深潜藏水中的虬龙无拘无束地四处漫游,自我欣赏着优美的身姿;高飞的鸿雁直冲云霄,远远地传来她兴奋愉快地鸣叫的声音。这是一种何等自由的生活情景啊!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鸢飞,这其中饱含着诗人的无限向往和渴求。但现实中的诗人并不能如此。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他既不能象高飞云间的鸿雁那样,远远地抛弃祸难和痛苦;也不能如潜藏水中的虬龙,能够自由漫游,忘却忧患和烦恼。因而他只能留下万分的愧疚和不尽的遗憾,理想与现实相矛盾所引起的苦痛也就深深地埋藏在了诗人的内心之中: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诗人想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但却苦于智力低下;他想退隐躬耕,又担心自己的力量不能胜任。这两句诗,又把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向前推进了一步,从而使一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走投无路、无可奈何的感情跃然纸上。读至此,我们不禁会被诗人那种一筹莫展,愁肠百结的内心愁苦深深打动。玩味再三,余韵无穷。
“徇禄及穷海,卧疴对空林。”诗人在走投无路之际,只得供职于这边远的海滨;而无边无垠的苦恼和忧愁又不断追随和煎熬着他,于是,他便抵挡不住隆冬的严寒,终于病倒了。他卧病在床,目睹着冬季干枯的树枝凄凉地颤抖在萧瑟的原野里,不由得悲凉的愁绪又阵阵袭来,他于是只好拉下了帷帘,关闭了窗门。时光不停地流淌漂逝,冬天已开始渐渐消退,春天已悄悄降临人间,但诗人于此却全然不知。一天,他久病初起,拉开了长期关闭的帷帘。突然,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色立刻跳入诗人的眼帘: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他惊愕了,内心充满了兴奋和喜悦。他贪婪地呼吸着初春的气息,聚精会神地聆听着远海的涛声,举目远眺着高峻的山势。啊!变了,一切都变了。初春的阳光清除了寒风的余威,春天真正地来到了: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瞧,那池塘边已无声无息地钻出了满地的绿色小草;园内,迎风舞蹈着的柳枝上,有各种小鸟在欢快地宛转啼叫着。多么美好的初春风光啊!诗人这几句对初春景象的描绘,由于出自他久病初起的真切感受,因而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形象鲜明。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句更是千古绝唱,为后代许多诗人所点化引用。
诗人久病初起,目睹这初春的勃勃生机,内心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喜悦,但很快又被内心的哀怨所替代: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豳歌,指诗经·豳风·七月中的: “春日迟迟,采繁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楚吟,指楚辞·招隐士中的: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诗人目睹春光春色,联想起“采繁祁祁”和“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不由得倍感离家飘零不得而归的凄苦和哀伤。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这两句则进一步突出、深化了诗人内心的怆痛。孤居独处,日子过得是如此之慢、如此之长,他又怎能忍受得了这孤独寂寞的漫长时光呢?然而诗人在痛苦寂寞之极,却不禁想到了遁世隐居的古人,于是便强作欢颜地写道: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难道只有古人能够坚持节操而遁世归隐吗?我岂不同样可以做得到?由此,我们便清楚地看到了诗人那走投无路、痛苦不堪的心灵,最后使他终于栖息在隐居避世的超然逍遥之中。——谢灵运早在其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一诗中就曾说过: “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晤。”可知他原本就把任永嘉太守看成是其遁世归隐之举,因而这里便很自然地说出了“无闷征在今”的话,从而证验自己那“遁世无闷”的设想已经实现了。
-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昔従南方来,与翁两联翩。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
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听馀风送天乐,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
-
迢迢牵牛星无名氏【原文】迢迢牵牛星[1],皎皎河汉女[2]。纤纤擢素手[3],札札弄机杼[4]。终日不成章[5],泣涕零如雨[6]。河汉清且浅,相去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苏辙《登上水关》 淇水沄沄入禁城,城楼中断过深清。 ① 空郊南数牛羊下,落日回瞻观阙明。 ② 岁月逼人行老大,江湖发兴感平生。 画船早晚笼新屋,慰意来看水面平。 【注释】 ①淇水:源出河南林县。禁城:
-
[元]元好问 七十鸳鸯五十弦,酒薰花柳动春烟。 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主盟中原诗坛的杰出诗人。他的这首《无题》,虽不同于那些遭逢乱离、心系社稷、忧时伤世的“沉郁顿挫”之作,
-
梦兰前事悔成占,却羡归飞拂画簷。 锦瑟惊弦愁别鹤,星机促杼怨新缣。 舞腰试罢收纨袖,博齿慵开委玉奁。 几夕离魂无自寐,楚天云断见凉蟾。 这是杨亿为追忆姬人而作的诗。共两首,此为第一首。梦兰,典出《左传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出处】唐白居易《 暮江吟 》 【意思】一道残阳铺映在江中,江水一半色碧如玉,另一半色红如血。瑟瑟: 原指一种碧色宝石,这里指未被夕阳照 到的水面的颜色。 【
-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与其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饮食禁忌习俗。他的忌食习俗,无不与他的社会生活有关。 蒙古人忌食马肉,是因为马与整个蒙古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有直接关系。蒙古人用马乳做奶酒,供人们饮
-
《箓竹山房》是一部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悲惨的遭遇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他的遭遇引发了人们对贫困和不公正的思考,揭示了人性的丑陋。这部小说的深刻思想和逼真的表现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