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官至校书郎、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官涪(音“扶”)州(治所在今四川涪陵县)别驾,黔(音“前”)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后又徙戎州。宋徽宗继位以后遇赦,被召回启用,后又被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县)。黄庭坚是北宋的有名诗人。他作诗取法杜甫,提倡“无一字无来处”, “点铁成金”,是“江西诗派”的首领。他的诗讲究锤炼字句,新奇挺拔,反对平庸,有许多独到之处。但由于他忽视内容,偏重形式,刻意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不少诗典故堆砌,死气沉沉,非常费解,有的诗是对别人的诗句“脱胎换骨”,形成模拟、剽窃,对后世有不良影响。
黄庭坚因神宗实录事得罪,贬四川,时近六年。封建君主制下的遭贬者,转机多在旧君驾崩、新君即位之际。宋徽宗即位后,他遇赦回来。在徽宗崇宁元年(1102)春天回江西故乡,从江陵动身,船行三日到达巴陵,二月初一的早晨独上岳阳楼,在春雨中作为久贬得赦的有幸人,来欣赏这素负盛名的洞庭湖山光水色。这时诗人把昔日的苦痛遭遇,与眼前的优美境况加以联比,对当前境遇,有说不完的喜悦和满足。回想当年流放到四川偏僻小县的情景,真是万难不死,饱受摧折,现在作为物记留下的仍有鬓边的花白头发。在流放的岁月中,望乡思归之情,日夜寄托于东去的江水,想到客死异乡后或许孤魂和遗骸能够离开贬谪之地,万万没有想到还有活着乘船进入长江险要地段,从投荒万死之地平安归来江南的可能。然而当时没有想到的事情,已经成了眼前的现实,难道还能怀疑这是假的?我脚下登的就是不少诗家登临吟咏的岳阳楼,与我对面相看的那不正是洞庭湖上的君山吗!这正是通向我的家乡的山青水秀的江南路,现在虽然还没有到达故乡修水,可是从那样的来处,有幸得此良辰美景,因何不可以先在归路登临中一笑开愁?在这首诗中,诗人非常真实地写出了他此时此地特有的庆幸、喜悦和自豪、胜利感。
黄庭坚的第二首登楼抒怀诗,是第一首诗景境情怀的扩展和深入。因为登洞庭湖楼是未期而得的幸事,所以,诗人住在巴陵的几天之中,虽是“数日阴雨”,冒雨登楼,面临满湖风雨,但却心无萧然悲凉之感,而是看见哪里爱在哪里,赏心不乏,游情不倦。他看烟雨湖上的君山,它的高低错落,梳挽成型,好象是多情的湘夫人盘结起来的一排发髻。君山是如此之美,自己停留在远处,只从一个角度看它,深感不足,这时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下楼登船,到湖面上,在远近适度的距离点,从涌起的雪浪花中观赏青翠的君山。在当时的实际生活中,黄庭坚下楼之后与巴陵太守杨器之、监郡黄彦,曾驱船游湖登山,兴尽而归。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何时能一起剪断西窗的烛光,再谈论起巴山的夜雨时候。 上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下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意思】何时才能和你坐在西窗下, 一边剪去烛芯,一边追述今日巴山夜雨 之时我对你的思念?何当:何时能。剪 烛:剪去烧残的烛芯,使 -
全称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最早的比较方言词汇专著。全书原为十五卷,今本十三卷。西汉扬雄撰。《方言》成书的具体年代尚难以确定,但其为汉代作品当可以肯定。(撰者事迹参见“《太玄》”条) 《方言》
-
五牛图 唐·韩滉作 纸本设色 纵二○.八厘米 横一三九.八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是图无作者款印,本幅及后幅上有赵孟頫、孙克表、项元汴、弘历、金农等十四家题记。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纸为麻料
-
《朋友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朋友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蔡邕《正交论》,良朋贤友类名言句子
-
北院人稀到,东窗地最偏。竹烟行灶上,石壁卧房前。性拙身多暇,心慵事少缘。还如病居士,唯置一床眠。
-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夔州作,故诗云“日见巴东峡”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①。脂膏兼饲犬②
-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
-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典源出处 《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传》: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 《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园舍,其精如此。 《汉书董仲舒传》亦载。 释义用法 汉代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 》。 【意思】你清晓临镜,当会忧愁 为那消逝的青春容颜; 长夜吟咏,当会觉到 月华的清寒。 【全诗】 《无题》 .[唐].李商隐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