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商隐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何时能一起剪断西窗的烛光,再谈论起巴山的夜雨时候。 上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 下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处】唐·李商隐夜雨寄北。【意思】何时才能和你坐在西窗下, 一边剪去烛芯,一边追述今日巴山夜雨 之时我对你的思念?何当:何时能。剪 烛:剪去烧残的烛芯,使灯光更明亮。 却话:再说起。却,再。巴山:泛指四川 境内的山。巴,古国名,在今四川省东 部和重庆市一带。【意思1】 何当: 何时能。剪: 剪去烧残的烛芯,使烛明亮。却话:追述。句意: 何时能够回至家中,同你在西窗下剪烛夜谈,追述在巴山夜雨思念你的心情呢。诗以现在之景预期未来,又以未来之景慰藉现在,含意深远曲折。【评析】 以今夜相思之苦预期未来相见之乐,又以未来相见之乐慰藉今夜相思之苦,即景见情,清空微妙,诚如纪昀所评:“此诗含蓄不露,却只似一句说完,故为高唱。”(李义山诗集点论)【鉴赏】我们什么时候能够一起坐在西窗之下剪着灯烛,一起说着现 在的巴山夜雨之景呢?这是诗人由眼前雨景而生发的想象。诗人此时独 处异乡,夜雨绵绵,更是加深了他的思家之情。但诗人并未一直苦闷,却 是通过想象与妻子重逢时候的喜悦场景来自我安慰。诗人跨越现在的时 空,想象未来的场面,而未来所话之事又是今日之景;诗人幻想的场景越 是欢乐,就越反衬出他此时的满腹寂寞;回家之后能够与妻子共诉离情, 现在却只能独自观雨。仅仅两句,却是时空交错,悲喜交织,真是言有尽 而意无穷啊。【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期望与亲友 见面和叙谈。[例]“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往事如烟,沧海桑 田,李商隐的名句便愈念念于心。我那 可敬的忘年朋友,……我们还能有幸重 逢么?我期待着。(李放眉夜雨西窗 “烛火”明)【全诗】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注释】寄北:寄赠北方的妻子。君:指作者的妻子。巴山:指大巴山。在四 川、陕西、湖北三省的交界处。秋池:秋天的池塘。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剪……烛:蜡烛点得时间长了,会结出烛花,使光线变暗。所以需要剪去 烛花。形容谈到很晚。却话:再谈。【大意】你询问我回家的日期;可是,连我自己也说不清啊! 今夜,我独自一 人留宿在荒凉的大巴山下,听着窗外的秋雨声;冰凉的雨水涨满了秋天 的池塘,恰似我满腔的愁绪。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在家中的西窗下, 同你共剪烛花,畅叙今夜人各西东的离别之情呢?【鉴赏1】 这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洪迈万首唐人绝句题为夜雨寄内,内者,妻也; 他本均题为夜雨寄北,北者,既可指妻,亦可指友。张采田以为此诗乃商隐于大中二 年(848)秋游巴蜀时作;他人(如俞陛云)则以为乃大中五年入东川柳仲郢幕而作,此前 王氏已没,乃寄友之诗。从情感内容看,按“寄内”理解,更为合理。写作时间应与摇 落同时,不能排除此前诗人到过巴东。一、二句用一问一答、一顿一转的手法,抒写思 归念远的愁怀。妻子对归期的问询,可见系念之深、望归之切;诗人“未有期”的回答, 道出了羁旅他乡,归期难卜,抒发了穷愁的怅惘之情。而“巴山夜雨”,涨满秋池,可见 雨之浓密有声,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郁闷、孤寂的心境。 一个“涨” 字,突显了雨水之多、池塘之满,加深了愁思与离情。三、四句抛开描写今日的离愁和 悲苦,转到描写他日团聚、西窗共剪烛和追忆今日的情景,即用未来的欢乐驱遣眼下的 愁苦,又把今夜的愁苦作为未来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的欢乐。如此,无疑使全诗增 添了明朗欢快的情调,既排遣了自己心中的惆怅,又向妻子传递了温情,给了她极大的 安慰。显然,这里采用了深一层的写法。桂馥云:“眼前景翻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札朴卷六)的确此二句一转,出人意料,奇特的构想使全诗变得更为曲折深婉、含蓄 隽永了。另外“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又以“何当”二字承上启下,巧妙地将今夕现实 和来日憧憬绾合在一起,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使全诗显得回环往复,波澜起伏, 跌宕有致,且深化了意境。此诗清空如话,含蓄情深,最为动人。何焯赞它“水精如意 玉连环”,其不以“藻绘典丽”著称,确实是别具一格的。【鉴赏2】[1]这首七绝,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寄内”,是寄给他的内人(妻子),“寄北”,是寄给北方的人,可能是原配妻子,但有人考证这时李商隐原配妻子王氏已经病故,那么可能是续弦、姬妾,我们作怀人诗来读即可。诗寄自巴山,当是写于公元852~855年之间诗人任职东川之时。巴山,泛指四川境内的山。[2]何当:何时能够。 这首怀人七绝,用简短的语言,把深切的思念情表现得深厚而涵蕴无尽。首句似是直叙,却以答问形式出之,形成跌宕曲折,表现了羁旅难归的两地愁苦(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吗,还没有个日期呢)。次句是夜雨绵绵涨满秋池的画面,不言愁,而独听异乡淅淅沥沥夜雨,愁苦自在景中。后两句宕开一笔,不言相念之切,却在孤寂忧思中憧憬团聚之欢乐,在想象中把今夜巴山冷雨中的苦思作为相逢时剪烛夜谈的话题(什么时候我们能在西窗下剪烛夜谈,谈谈我在巴山夜雨时对你的相思呢)。徐德泓李义山诗疏说:“翻从他日而话今宵,则此时羁情,不写而自深矣。”这首绝句纸短情长,与他大多作品的语言风格不同,写得浅切畅晓而不乏神韵。
猜你喜欢
  •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出处】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意思】友人乘舟而去,望着眼前浩瀚广阔的江 面,诗人频频挥手,与友告别,泪水止不住扑簌簌地飘落下来,沾湿了 衣襟。客观的景物与主

  • 志为气之帅,志锐气自役。

    名言: 志为气之帅,志锐气自役。 注释: 锐: 坚锐, 突出。役: 服从。 句意: 志向是勇气的统帅, 志向明确了, 勇气就自然随之出现了。 出处: 清·计元坊《励志诗》

  • 毛泽东诗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注释和鉴赏

    毛泽东诗词《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① 》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壁上红旗飘落照 ② ,西风漫卷孤城 ③ 。保安人物一时新 ④ 。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⑤ 。 纤笔一枝谁与似 ⑥ ?三

  • 刘禹锡《翠微寺有感》全诗赏析

    吾王昔游幸,离宫云际开。朱旗迎夏早,凉轩避暑来。汤饼赐都尉,寒冰颁上才。龙髯不可望,玉座生尘埃。

  •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出处】唐杜甫《 梦李白二首其二 》。 【译注】即京城。斯人: 这个人,此指李白。斯,这。憔悴:指潦 倒不得志。 【解析】 冠盖: 冠冕和车盖,指称达官贵人。京华:

  • 罗隐《中秋夜不见月》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每到十五月儿圆,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赏月,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张南史《贺崔中丞中秋月》中就有“千家看露湿”的描写。然而现在“中秋

  • 苏轼《廉泉》全诗鉴赏

    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廉者为我廉,我以此名为。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谁为柳宗元,孰是吴隐之。渔父足岂洁,许由耳何淄。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时。朅来廉泉

  • 苏轼《游鹤林招隐二首》全诗鉴赏

    郊原雨初霁,春物有馀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然。西窗有病客,危坐看香烟。行歌白云岭,坐咏修竹林。风轻花自落,日薄山半阴。涧草谁复识,闻香杳难寻。时见城市人,幽居惜未深。

  •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原文和赏析

    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释】 午日: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相传屈原在

  • 关于春季柳树的诗句,描写春天柳树的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春季柳树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春天柳树的诗,哪些诗句既形容柳树,又形容春天的?,描写春天的柳树的诗句。咏柳(贺知章)碧玉⑵妆⑶成一树⑷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 二月⑺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