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陋室铭》原文、注释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陋室铭》原文、注释和解析

唐·刘禹锡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7,阅金经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10。南阳诸葛庐11,西蜀子云亭12:何陋之有13!

1陋室:简陋的居室,这是作者对自己住室的命名。铭:一种用韵的文体,常刻于器物或石上,用于规戒和褒赞。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诗人,有刘宾客集。3斯:此。4“惟吾”句:意为我感到它品德美好。惟:语气词,无义。5鸿儒:大儒者,博学的人。6白丁:本指无官爵者,此处指无文化者。7调(tiao):弹奏。8金经:佛经。9丝竹:泛指各种弦管器。10案牍:指官场上的文书。11“南阳”句:指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住的草舍,此处喻陋室。12“西蜀”句:指西汉扬雄在西蜀的元亭。此处喻陋室。扬雄字子云。13“何陋”句:语出论语·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析点】 “铭”属骈文,句式要整齐对偶,内容要规戒与褒赞,多写得死板而无生气。独刘禹锡为此“铭”褒赞“陋室”,充满了诗情。

开篇使用诗词中常用的“比兴”手法,用山中之仙、水中之龙为起兴,引出陋室之“德”,又比喻陋室之“德”,自远而近,思路开阔,境界高远。“苔痕”、“草色”二句,几于五律一联,全是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苔、草本是两个名词概念,而加上一“痕”、一“色”,就化抽象为具体,绘景清晰明白,这是陋室外景;“上阶”“入帘”,拟人手法化静态为动态,外景引入室内为陋室增添生机;再加一“绿”“一青”点染设色更显陋室的闲雅清幽。二句为陋室中的人和事铺设了适宜的环境。写陋室中人及事虽甚为概括,却写出了读书人不与世俯仰的生活态度,自然也不乏自命清高的情调。最后请出未仕时的诸葛与子云,以其庐、亭喻陋室实是引其人为知己,此又自近及远,拓广了境界。结句用论语成句收束全文,不尽之意,耐人玩味。至于句式上长短错落之变化,又使此铭具骈文之美韵而无骈文之板滞。美哉! 诗人的咏室之铭!

猜你喜欢
  • 《登鹳雀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

  • 合欢树 史铁生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试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记事碑·《柳州城西瓜碑碑文》(南宋·秦伯玉)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记事碑·《柳州城西瓜碑碑文》(南宋·秦伯玉)

  •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

    【3875】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陈引驰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9 8万字,2017年5月第1版,42元)△这本书甄别、挑选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古诗

  •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出处】唐李白《怨情》。 【译注】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 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 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 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全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全诗赏析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作品赏析【注释】:“一夜雨”一本为“山中一半雨”。橦布:用橦木花(木棉)织成的布。文翁:汉景帝末年的蜀

  • 《古文观止·亲政篇》译文与赏析

    亲政篇亲政篇 明·王鏊 【题解】 本文是王鏊在明世宗即位之后所作的一篇答谢世宗慰问的信。亲政,即皇帝直接了解下情、亲自执政的

  • 元明清词三百首之《浣溪沙 陈铎》鉴赏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陈铎,字大声,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词曲家,况周颐盛推其词,以为“全明不能有二”。陈铎的词集名《草堂余意》

  • 《物成毁有时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物成毁有时数【原典】魏国公韩琦镇大名①日,有人献玉杯二只,曰:“耕者入坏冢②而得之,表里无瑕可指,绝宝也。”公以白金答之。尤为宝玩

  • 杜牧《及第后寄长安故人》全诗赏析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办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