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唐诗之齐己《早梅》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齐己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咏早梅的诗,既咏诵了梅花经寒独立的个性与素艳幽香的风韵,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感。
开首: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通过万木与梅花孤根的对比映衬,一下子就写出了早梅的斗霜傲雪的品性。
颔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里依旧突出梅花不同凡俗与傲雪的品性。“深雪”照应了上一联中的“冻”,也使得“一枝开”更显得不同寻常。不仅是报春的使者,更是生命的象征。“昨夜”二字,看似寻常,仔细品味便可发现,这是诗人在深雪里观赏一夜的结果,表现了诗人关切喜悦之情。据唐才子传载,本来诗歌的原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将诗求教于郑谷,郑谷认为如将“数枝”改为“一枝”才能体现出“早”的内含。齐己听了深为折服。
颈联侧重描写早梅的香与色。一阵风,传来隐隐的幽香,让人心旷神怡。高飞而过的飞禽,看到了旷野里傲然独立的早梅,也不禁为其素艳的风姿所吸引,飞来窥视一番。“递”字本身有轻微、舒缓的意思,在这里用来形容梅花幽香飘拂醉人是十分恰当的;而“窥”字更为生动,它活画出飞禽惊异至极以致不敢正眼相看的神情。试想,禽鸟尚如此,人的惊诧神情便可想而知了。
尾联两句是语含双关的寄托之语,表面上是说他年这梅花也定能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率先开花。“应律”,即应时而发之意。“望春台”,楼名,唐初建于长安城东龙首山上,这里显是喻指京城朝中。诗人在这一联中的寄寓之情也是相当明显的,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不仅只在村野傲然开放,也要在京城中率先独秀,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这里可看出诗人的远大抱负。
这首咏物诗写得十分出色,不仅咏状写生极为逼真,而且深得早梅的神韵,更出色的是结句能“就本意结之”,还能“就题外生意” (杨载诗法家数),本意与题外之意结合得不露痕迹,耐人寻味。
-
清·蒲松龄 邑 ② 有王生,行七 ③ ,故家 ④ 子。少慕道 ⑤ ,闻劳山 ⑥ 多仙人,负笈 ⑦ 往游。登一顶,有观宇 ⑧ ,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⑨ 。叩 ⑩ 而与语,理甚玄妙
-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①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②,且休休③,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注释
-
作于:(1901年)①《尔雅·释天》:“在庚曰上章”“在子曰困顿”,上章困顿,即庚子。②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5:“(贾岛)每至除夕,必取一岁所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终年苦心也。’”③戛剑生:鲁迅早年别号。④长恩:明无名氏《致
-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平凡的人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平凡的诗句,关于平凡的诗句,快!谢谢,形容平凡的诗句。我平凡,但却无需以你的崇高揶揄我,即便我向往什么,也永不会是你的空中楼阁,而是泥土的芬芳晨曦的灿烂。当然,当那些真挚的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
-
凉思 李商隐 客去波平槛, 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 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 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 疑误有新知。 李商隐诗鉴
-
往来同路不同时,前后相思两不知。行过关门三四里,榴花不见见君诗。 作品赏析关门:一作关西。
-
(贤者)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 ① 。(《中庸》二十) 注释 ①贱、贵:都是动词,意为以财物为贱、以德性为贵。 【译文】 有贤德的人,能够做到远离谗言和女色,看轻财物而看重道德。 感悟 如果说近女色、重
-
每来政事堂中宿,共忆华阳观里时。日暮独归愁米尽,泥深同出借驴骑。交游今日唯残我,富贵当年更有谁?彼此相看头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辞?
-
苏洵 【作者小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