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寓言诗词鉴赏《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这首诗的诗意很明白,说群岭万山中有一条溪,万山阻着溪不许水流前奔,那溪水在山间日夜不停地喧闹,待溪水到了山脚尽处,喧哗的溪流堂堂正正地流出了前村。
诗中写了“山”与“水”间的矛盾。山“不许”溪流“奔”,“拦”着它,水也就日夜地“喧”。“万山”作为阻抑的力量既众又大,“不许”与“拦”显示了阻抑的决心与方式。溪流的“奔”与“喧”表明水流前行的意志与抗争的情绪。万山终于阻止不了溪水,山尽水也就出了头,迎来了“堂堂溪水出前村”的局面。诗人写此,原意在于说一切都要顺应自然,无理地压制是没有意义的。今人每爱用此诗来比喻时代潮流的挡不住,一切违反潮流的行径和措施都是没用的。同时,此诗也启示人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人的成长和前进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遇到各种矛盾或挫折,只要矢志不移地向前“奔”,日夜不停地努力,那就会迎来胜利和成功。历尽坎坷必入坦途,经遍万劫自进化境。这也激励了人们要自强不息,奋斗不已。
这首诗将“山”与“水”写得有生命有意志,既为其促人联想创造了条件,又增加了情趣,使形、情、理熔成了一体。
-
古文观止·《国语》·叔向贺贫 (晋语八)叔向见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敦煌曲子词《浣溪沙》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 五两竿头风欲平 ① 。张帆举棹觉船行 ② 。柔橹不施停却棹 ③ ,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陕汋 ④ ,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
张亚凌·我长成了您心里的模样张亚凌“找打,这孩子。”奶奶说这话时总是高高地举着手,一副气呼呼的样子。而我,就是那个缩着脖子站在墙角
-
长相思 康与之 南高峰, 北高峰, 一片湖光烟霭中。 春来愁杀侬。 郎意浓, 妾意浓, 油壁车轻郎马骢。 相逢九里松。 【简析】
-
明·冯梦龙 2 有贵人游僧舍,酒酣,诵唐人诗云 3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4 。”僧闻而笑之。贵人问僧何笑。僧曰:“尊官得半日闲,老僧却忙了三日。” 1本文是《古今谭概》中的一则。2冯梦
-
昏昏: 糊涂,愚昧。昭昭: 明白,明智。语出《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孟子生于战国时期,他继承孔子的学说,以天下为己任,对当时处士横议、士风不古的现状表示了
-
我一路奔跑,脚步匆匆。心跳不止,生命不息。奔跑,不敢停留,血脉偾张,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口干咽燥,我能否坚持到最后?我想流泪。在省
-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 ① 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 ② 则静,危 ③ 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 ④ 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 ⑤ 也。(《势篇第五》
-
(孔)子曰:“性 ① 相近也,习 ② 相远也。”(《论语·阳货》二) 注释 ①性:人性,这里指人天生的自然属性。②习:习俗,这里指人后天的社会属性。 【译文】 孔子说:“人先天的本性是差不多的(没有善
-
许氏 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 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 许氏这首咏虞美人七言绝句以虞姬之口吻写出,读来格外动人。“君王意气尽江东”写楚霸王风云意气于江东了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