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能《折杨柳(十首选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薛能
和风烟树九重城,夹路春阴十万营。
惟向边头不堪看,一株憔悴少人行。
折杨柳,是乐府横吹曲词。杨慎开庵诗话对这首诗评说道:“诗意言饰太平于京师,而弛防守于边塞。”这实际是谴责当时的统治者缺乏深谋远虑,安于眼皮下的太平年景,而放松了长远、巩固的国防建设。诗意并不明说,但通过京都与边塞柳树长势的对比,自然含蓄地显现出来。
第一句咏御柳。九重城,指长安。风和日丽的春天,整个长安城都是浓荫如烟的柳树。这使人不禁想到贺知章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绿柳如绦,轻柔飘拂,一派大好的春光呢!刘禹锡杨柳枝词中写得更独到: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这里写的岂只是单纯的柳?分明有借喻美丽多姿的舞女之意啊!长安柳如烟,不正是“舞榭妆楼处处遮”吗?
第二句咏宫柳。十万营,指细柳营,西汉周亚夫屯兵处,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夹路春荫”,进一步写“烟树”。把长安城景缩小到宫廷之中。“九重城”与“十万营”句相呼应,突出处处春和景明、歌舞升平的太平景象。
可是第三句意思陡转,用“不堪望”概括了边塞萧条、荒凉景象。末句“一株憔悴少人行”,便是“不堪看”的具体解说。只有一柳,且如憔悴之人,少有人来光顾、关心。这一比拟形象、贴切,有表现力而无雕琢痕迹。此柳难道不是被冷落的边关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与一、二句形成了强烈对比,作者用意不说自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评曰:“一柳也,所植之地不同而荣枯迥然,感伤深矣。”这里所感伤的不仅仅是柳之枯荣,重要的还是统治者的荒淫、昏聩、纸醉金迷,不务国是,忽视边防之重要性啊!
-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 作品赏析感怀诗也。长吉家贫而有老母,故用北郭骚比之。注:1: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北郭骚,《晏子》:
-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
主题语 生活有自己的智谋,给这智谋取个名字,就叫时机。 ————[苏联]高尔基《红头发瓦西卡》 天才是驾驭事物的能力,才能表现的是对事物的适应性和应用性。 ————[美国]爱默生《日记》 一个本领超群
-
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
-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
-
我家于豳,自我先公。伊我承绪,敢有不同。今狄之人,将土我疆。民为我战,谁使死伤。彼岐有岨,我往独处。人莫余追,无思我悲。
-
清·王士祯2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3,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4
-
写情 作者: 李益 【原诗
-
此诗对浪迹江东的李白表达了深深的思念。杜甫曾随李白漫游一两年,对李白很是倾慕折服,感情很深厚,一旦分离,关山阻隔,难免不时相思。在冬日寒冷又冷清的书斋环境里,这种相思的寂寞更加悠长深广。这首诗就是这种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梁园等地的
-
《世说新语》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