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羽林郎》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羽林郎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①,长裾连理带②,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③,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④。不意金吾子⑤,娉婷过我庐⑥,银鞍何煜爚⑦, 翠盖空踟蹰⑧。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⑨;就我求珍肴,金盘鲙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⑩。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11)。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12)。
【注释】 ①当垆:卖酒人坐在垆边经营叫“当垆”。垆,用土垒成的土墩。②长裾(ju居):似指长袍。裾,指衣服的前襟或衣袖。③蓝田:地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以出产名贵玉石得名。④“一鬟”二句:极言鬟上首饰价值的贵重。⑤金吾子:即上所说“霍家奴”。⑥娉婷:美好的样子。⑦煜(yu yue郁跃):光辉照耀的样子。 ⑧翠盖:用带有各种花纹羽毛装饰成的车盖。⑨玉壶:指用玉石做的酒壶。⑩结:指结同心。一说结系。(11)不相逾:谓不变心。(12)徒区区:枉费心机的意思。
(陆永品)
【诗大意】 往昔有个霍家奴,他姓冯名子都,依靠主子将军的权势,把兄弟民族的酒家女调戏侮辱。酒家女年岁十五,春天独自卖酒当垆。她身着飘动两条丝带的衣袍,外面又穿一件用织有合欢图案衣料制成的宽袖短袄。头上戴着蓝田玉做的首饰,耳下垂着大秦国珍贵的明珠。两个环形发髻多美好,真是举世所无。一个发髻上的首饰价值五百万,两个发髻上的首饰价值千万余。想不到霍家奴冯子都,装模作样来到我的酒垆,银鞍多么光彩耀眼,华美的车子空自徘徊踟蹰。向我要好酒,丝绳提着玉壶去应付;向我要好菜,金盘盛着鲤鱼去应付。送我一面青铜镜,还把它结系在我的衣襟上来调戏侮辱。我将撕裂红罗衣襟,决不接受青铜镜,更不允许对我的身体随意凌辱。男子喜爱后来娶的妻妾,女子看重先前结发成亲的丈夫。人生有新识和旧交,决不可喜新厌旧;又有贵人和贱者之分,它的界限不可逾越超出。我要郑重告诉金吾子,你单方面对我的爱是枉费心思。
(吴小林)
【赏析】 这首诗,用的是乐府旧题,作品的内容与篇名无关。作品的主题,是歌咏一个反抗强暴的少女。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饶有情趣。诗中所写霍家奴冯子都,隐约是指西汉昭帝大司马霍光宠幸的奴才头子冯子都。诗人是在借古喻今,讽刺和揭露东汉社会中像冯子都一类的人物,未必是实指东汉和帝时执金吾窦景,纵容属下和家奴,强夺财富、掳掠妇女的史实。
全诗可以分成四段,前四句为第一段,“胡姬年十五”十句为第二段,“不意金吾子”十句为第三段,“不惜红罗裂”八句为最后一段。虽分成四段,但全诗在构思和结构上,皆紧密相连,浑为一体。
前四句为全诗的序曲,简要破题,说明往昔霍家奴冯子都依靠主子的权势,调笑一位酒家女子。故事便从此拓展开来。这四句,是陈述笔法,语言朴素,言简意赅。
第二段用形容、夸张和白描的手法,对胡姬的身份、穿着及装饰,竭力予以渲染,表明她并非是平凡女子。一个年方15的少女,在春暖花开之际,独自当垆卖酒。她身着飘动两条丝带的美丽衣袍,外面又着一件鲜艳夺目、款式新颖的广袖合欢襦;头上簪着蓝田出产的名玉,耳环是大秦国(古罗马)珍贵的明珠。两个鬟(发髻上的装饰品)漂亮而贵重,价值千万余。如此少女,此等打扮,真是举世无双的了。
第三段,用铺叙笔法,描写金吾子调戏胡姬的拙劣表演。“金吾子”(即执金吾)是统率禁军、保卫京师的武官。即开头说的“霍家奴”。他有恃无恐,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妇女,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意外。“娉婷过我庐”,即是说他婉言和色地来到胡姬门前。看他是何等气派:坐的马车,银鞍辉煌,华盖耀眼。他来到胡姬门前,来回徘徊,鬼鬼祟祟。“空踟蹰”三字,颇为形象地表现了金吾子心怀鬼胎。
“就我求清酒”四句,用排比句,描写金吾子向胡姬请求好酒好菜,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借机来搭讪、纠缠。接着又企图用送青铜镜,并把镜结系在她的红罗衣襟上来打动她的心。然而胡姬毫不动摇,坚决拒绝金吾子的百般诱惑。这四句是着意描写金吾子在炫耀阔气,表现他的丑恶心灵。
“不惜红罗裂”八句,写胡姬用刚柔结合的战略,战胜金吾子,取得一场反抗强暴的胜利。这八句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使故事的矛盾冲突达到顶点;然后又使矛盾由激化转到缓和,得到圆满解决,胡姬保持了贞洁。全诗到此结束,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味。“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两句,写胡姬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警告金吾子不要欺人太甚,否则她不惜把红罗撕破,以身死玉碎来回答他。作者把故事的高潮安排在这里,就使故事情节发展波澜起伏、更加具有戏剧性。“男儿爱后妇”四句,写得十分生动,似乎使人身临其境,看到胡姬向金吾子作严肃的回答。言辞比较委婉,她的态度还是坚决果断的。“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两句,是说人生有新故贵贱的不同,但不能因此而变心。它表现胡姬忠于爱情的高尚道德情操。最后“多谢金吾子”两句,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写胡姬彬彬有礼地拒绝金吾子的纠缠。
这首诗从两方面刻画了胡姬的鲜明形象,一方面描写她妙龄当垆,穿着与装饰非凡,是一位可爱的姑娘。另一方面,着重刻画胡姬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的巾帼英雄形象。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受压迫被侮辱的妇女反抗黑暗势力的典型,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意思】 迷蒙的烟雨呀,笼置着整条大江。寒凉的秋意呀,连夜来到了吴楚地方。
-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
(末弹琵琶唱科) 【转调货郎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古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侍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的把天宝当年遗事弹。(小生)老丈,天宝年间遗事,一时那里唱得尽者。请先把杨贵
-
作者: 张翼之 《读通鉴论》三十卷,是明末清初之际玉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县居》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县居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下
-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
-
[原文] 卷上 仁本第一 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
-
《陈涉世家》是一首描写中国历史上著名起义领袖陈胜的诗歌。该诗语句通顺,内容丰富,既有陈胜的个人事迹,也有对其背后历史背景的描绘。该诗不仅为陈胜塑造了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压迫统治的不满。通过赏析《陈涉世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探寻历史中的英雄与伟人。
-
【名句】小学 ① 而大遗 ② ,吾未见其明 ③ 也。 【注释】①小学:学习细枝末节的知识。②大遗:遗漏了重要的知识。③明:懂得学习的要义。 【释义】学习细枝末节的知识而遗漏了重要的知识,我看不出其懂得
-
江州去日听筝夜,白发新生不愿闻。如今格是头成雪,弹到天明亦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