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词三首》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在京城翰林院供奉时衔命所作。据松窗杂录、太真外传等书记载:开元中,宫中看重木芍药花(即今牡丹),一日花开繁茂之时,唐玄宗携杨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赏花,乐工在一边侍候助兴,正待歌咏,玄宗忽说,赏名花,对妃子,怎能再唱旧乐词,于是宣翰林学士李白,命写新词。李白写下这三首诗,当时就深得玄宗和杨妃的赞赏。
第一首,作者切合当时情景,以花喻人,用牡丹花之鲜艳比杨妃之美丽。起首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以云与花比杨妃的衣裳容貌。说她有霓裳羽衣之华贵和花容玉貌般美丽。两个“想”字,为历代诗评家们激赏,既可作想见解:诗人见云则想见杨妃之衣裳,见花则想见杨妃之玉容,又可作想象解:把杨妃之衣裳想象为绚烂之云彩,把杨妃之容貌想象为艳丽之花朵这一句,花人并举、交相辉映。第二句“春风拂槛露华浓”,仍如上句,一语双关。春风吹拂雨露滋润,牡丹盛开,丰神酣满,这带露的牡丹,恰如杨妃那丰满的玉容,得玄宗之宠幸更增美艳。一“浓”字,当是描绘花之最芳艳、最具风韵之时,而人之容貌也正当其时。诗篇后两句展开想象的翅膀,来进一步赞美杨妃好像是下凡的仙女,这样的花容玉貌只能在王母娘娘居处之群玉山和月下瑶台才能见到。作者运用灵动的句法,用“若非”、“会向”关连上下句,表面选择而内在认定:杨妃的美貌巳大大超出人间,绝非世人所有,于此愈显娇贵。
如果说第一首是用虚拟的仙界美人来比拟杨妃之容,在空间上展开想象的话,那么第二首则是用传说的、历史上的美人来进行比较、是时间上的追溯。诗篇仍承“花想容”,从“一枝”落笔,坐实贵妃之美,惟花可比。前篇比拟均着素色,群玉、瑶台、月色,映出的是杨妃白玉般晶莹的肌肤,但杨妃不是素雅的白芍药,而是浓艳的红牡丹,所以诗人于此直点“红艳”,写色不够,还写其香,而香是露凝之香,又补出其虽艳而不俗的风姿。接着第二句“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游高唐梦与巫山神女欢会之事,表明纵然朝云暮雨,来往飘忽的神女有情于楚王,但究竟虚无飘渺之梦幻,徒然让君王生惆怅思念之情,这一用典,反衬出今之唐明皇与杨妃欢会为古之帝王所不及,若一定要有所比,即第三句,“借问汉宫谁得似”,也只有汉成帝宠幸的美人赵飞燕倚新妆之时方能差强人意,既云倚新妆,则指明不如杨妃之天然的花容,全诗抑古尊今,贬低神女与飞燕来百般抬高杨妃。
第三首诗人就眼前景事合咏花人。开篇就点名花,并用“倾国”两字首次正面点出美人之貌。“两相会”是对花、对人的总结,可以说,第一首重在刻画“想”字,第二首则重在生发“似”字,这一首则重在渲染一“欢”字。“两相欢”既写出了杨妃那绝世之丰韵,又把花写得栩栩如生,而这一切又都是因为君王宠幸所致,花与人因“长得君王带笑看”,才更加欢快,这就与第一首的春风拂槛遥相呼应。君王带笑看花看人,当然不再有恨,故而有结尾二句“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唐玄宗赏名花,对美妃,纵有千般春愁,亦将消释。当时的玄宗本来无恨无愁,这里故用让过一层的笔法,写无限恨被“解释”,还是为了突出花与杨妃之怡人。而且篇末交待清楚地点,在空灵虚幻之中寓实际笔墨,写出了当年沉香亭北之真境。
通观三首,作者是用风流旖旎之笔为名花和杨妃的绰约丰姿来传神写照,李白受奉诏时的情景触发,而将花人共咏,但诗人真正立意却在咏杨妃,作者是以花比人,以人映花,人面牡丹两相映,显得格外明艳,格外娇美。三首诗虽属应命之作,但诗人毕竟身手不凡,全篇用笔挥洒自如,想象飞腾跳跃,场景不断变幻,时而仙界天空,玉山瑶台,时而楚王阳台、汉帝内宫;时而今上明皇沉香亭北,时空展开纵横捭阖,但全诗又用“春风”直贯首尾,无论是花是人,均得在春风雨露滋润下才有其生命与欢乐,从这一意义上说,这三首诗又不单是人花合咏,还将君王也融进去了,三位一体,达到了十分地切时切景切人,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我们千载以后仍由衷敬佩。然而欣赏之余又不免为李白满腔抱负却不得不供奉翰林,应命作这类诗而发出深深的惋惜。
-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原题】:十一月三十日乃耘老弟生朝余是日也宿留富阳驿中念之殊不胜情因赋一诗俟到吴门有便寄去
-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出处】唐王维《八阵图》。 【译注】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鉴赏】 这是一首咏史诗,作者杜甫以此诗极力赞美诸葛亮的功业。功盖:功业盖世
-
宋·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
-
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老病忌拘束,应接丧精神。江村意自放,林木心所欣。秋耕属地湿,山雨近甚匀。冬菁饭之半,牛力晚来新。深耕种数亩,未甚后四邻。嘉蔬既不一,名数颇具陈。荆巫非苦
-
囚绿记陆蠡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浙江天台人。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1926年考入之江大学,1928年转学到上海劳动
-
治国第一 治国之政,其犹治家。 [1] 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 [2] 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 [3] 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 [4] 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
-
题解 何谓“归田”?即回归大自然,回到民间,离开当时乌烟瘴气的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和战略相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战略”的诗句,有关战略的诗句,与战争有关的古诗。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平明送葬上都门,绋翣交横逐去魂。归来冷笑悲身事,唤妇呼儿索酒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