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绳妓》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绳妓》原文|翻译|赏析

唐·封演2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3,御楼设绳妓4。妓者先引长绳,两端属地5,埋鹿卢以系之6。鹿卢内数丈立柱以起绳7,绳之直如弦。然后妓女自绳端蹑足而上8,往来倏忽之间9,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着屐而行从容俯仰者10,或以画竿接胫,高五六尺11;或踏肩蹈顶至三四重,既而翻身掷倒,至绳还住,曾无蹉跌12。皆应严鼓之节13,真奇观也。

卫士胡嘉隐作绳妓赋献之,辞甚宏畅,玄宗览之,大悦,擢拜金吾卫仓曹参军14

自胡寇覆荡15,伶伦分散16,外方始有此妓17,军州宴会18,时或为之。

1绳妓:表演绳技的女演员。2封演(生卒年不详):唐玄宗、哲宗时人,有封氏闻见记十卷。3开元二十四年:即公元736年,开元,唐玄宗年号之一。4御楼:宫内楼阁。5属(zhu):连接。6鹿卢:即轳辘。7起绳:拉起长绳。8蹑足:意为轻步。9倏(shu)忽:疾速。10屐(ji):木底鞋。11 “或以”二句:即在绳上踩高跷。胚:小腿。12蹉(cuo)跌:失足跌倒。13应……节:符合……节奏。严鼓:急鼓。14擢拜:提升。金吾卫仓曹参军:武官名。15“胡寇”句:指安史乱军攻陷长安。16 伶伦:伶人们。17 外方:指长安宫廷以外。18 军州:军中和州郡中。

【析点】 “绳妓”表演,唐代称其为“走绳”。这种技艺在我国流传已久。此杂技汉代称作“走索”、“履索”,而晋南朝称之为“高絙伎”。今人也称“走软绳”、“走大绳”。这篇短文生动地展现了“绳妓”的精湛表演,同时记载了唐代走绳表演的特点以及流传民间的来龙去脉。

作者写走绳杂技为唐玄宗所喜爱、重视,其“御楼”特设了“绳妓”。接着描写女演员的精彩演技。“蹑足而上”,外表形象稳健从容,而观众定会产生一种敛气屏息的历险悬念。“倏忽之间”怎会“望之如仙”?据载,唐“绳技”表演时,演员身着轻罗薄绮,那高高的发髻上珠翠闪烁,体态轻盈,罗衫飘扬,如驾云高翔,其仙姿之美足可想见。作者以两个“有”字句、两个“或”字句作为词语勾联,一一描绘了走绳的高难度动作,表现了健美、灵巧之神姿。这些高难度动作正是唐代走绳技艺的精绝、独特之处,也反映了唐代走绳女艺人的顽强、勇敢、聪慧。

唐玄宗因称赏卫士胡嘉隐的绳妓赋而“擢拜”其官职,足见唐玄宗对走绳技艺的浓厚兴趣,此事作为杂技史上的一段佳话自无不可,但由此也可见唐玄宗佚乐误国之一斑

猜你喜欢
  • 李元胜《珍珠湖边》

    船从大洪海码头开出后,晃晃悠悠向前,在中途悄悄离开了去小洪海的旅游热线,向右一拐,进了一条支流。除了船的马达声,整个世界都变安静了

  • 《采樵作赏析》

    《采樵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47首。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

  • 刘禹锡《酬杨侍郎凭见寄》全诗赏析

    翔鸾阙底谢皇恩,缨上沧浪旧水痕。疏傅挥金忽相忆,远擎长句与招魂。

  • 陌邻《我自故乡来》

    守 夜故乡,虽不比江南,多湖,多莲,多青苔的石桥。杏花春雨,还是有的。惊蛰初过,密密的雨丝儿,就飘起来。一斜,就落到坝上的芦苇地。

  •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木棉花开,掩映着荒祠野庙。孔雀晨鸣,报告着又一年春

  •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

  • 有关于进退的名言名句大全

    进退无仪,则政令不行。 ——《管子·形势解》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易传·乾》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易传·乾》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论语·述而

  • 苏轼《丰年有高廪诗》全诗鉴赏

    颂声歌盛旦,多黍乐丰年。近见藏高廪,遥知熟大田。在畴纷已获,如阜隐相连。鲁史详而记,神仓赋且全。舂人洪蓄积,祖庙享恭虔。圣后忧农切,宜哉报自天。

  • 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

    “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季节时辰·春夏”类的诗句。 初春,芳草

  • 鲁迅《无花的蔷薇之二》全文、注释和赏析

    1 英国勃尔根贵族曰: “中国学生只知阅英文报纸,而忘却孔子之教。英国之大敌,即此种极力诅咒帝国而幸灾乐祸之学生。……中国为过激党之最好活动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