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史记·外戚世家序》鉴赏
古文观止·史记·外戚世家序①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②,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妹喜③。殷之兴也以有娀,纣之杀也嬖妲己④。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⑤。故易基乾坤,诗始 关雎,书美鉧降,春秋讥不亲迎⑥。夫妻之际⑦,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⑧,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 甚哉,妃匹之爱⑨,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况卑下乎! 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其终⑩:岂非命也哉?孔子罕称命(11),盖难言之也。非通幽明之变,恶能识乎性命哉(12)?
【注释】 ①外戚世家: 史记三十世家之一,主要记载汉高祖到武帝时代后妃及
其亲族的情况。②继体守文: 继承先帝的正统与法度。③涂山: 古代部落名。相传禹娶涂山氏之女。涂山,有人认为在重庆,有人认为在九江。妹喜: 有施氏之女,为夏桀所宠。④有娀 (song): 古国名。帝喾 (ku)娶有娀氏女简狄为次妃,生契,为殷始祖。妲 (da)己: 商王纣的宠妃。姓己,有苏氏之女。⑤姜原: 一作姜嫄。周族始祖后稷之母。有邰(tai) 氏之女。神话传说她在荒野踏到巨人脚印,怀孕生稷。大任: 文王之母。褒姒: 周幽王的宠妃。褒国人,姓姒。⑥乾坤: 周易 中的两个卦名,乾象征天、阳、日、父、夫; 坤象征地、阴、月、母、妻。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等的代称。釐降: 釐,吉祥; 降,下嫁。指尧以二女娥皇、女英妻舜。亲迎: 古代婚礼 “六礼”之一。新婿亲至女家迎娶。⑦际: 结合。⑧阴阳: 指夫妇,夫妇之道和而能化生万物,所以说是万物之统。统: 纲纪。⑨妃匹: 配偶。妃,同 “配”。⑩欢合: 亲爱和好。子姓: 子孙。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然夫妻感情好却没有子孙。要 (yao): 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虽有子孙而不能求其善终。(11)罕: 稀少。(12)幽明: 泛指可见和不可见的、无形和有形的事物。性命: 性,指人的本性。命,指命运。
【译文】 自古以来承受天命的帝王以及继位守成的君主,不仅仅他自身品德好,还要有外戚的帮助。夏朝的兴起是因为夏禹娶了涂山氏之女,而夏桀被放逐是由于宠爱妹喜。商朝的兴起因为娶了有娀氏之女简狄,而商纣的被杀是由于宠幸妲己。周朝的兴起是因为有姜嫄及大任,而周幽王的被擒是由于被褒姒迷乱。所以 易 的根基是乾坤,诗 的首篇是关雎,尚书赞美唐尧下嫁二女于舜,春秋 讥刺男子不亲自迎娶。夫妇的结合,是人伦道德的大纲常。实行礼仪,唯有婚姻嫁娶之事最为谨慎。乐声协调就四时和谐,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的纲纪,能不小心慎重吗? 人能够将道发扬光大,可是却奈何不了命运。夫妇之间的情爱是多么事关重大啊! 君上不能从臣下那里获得这种爱,父亲不能从儿子那里获得这种爱,何况地位低下的人呢? 夫妻已经结合了,有的却不能生育子嗣; 有的虽能生育子嗣,却不能求得一个善终。难道不是命吗?孔子很少谈命,大概是命这个东西难以说清楚吧。如不通晓幽明的变化,又怎么能了解人性与命运的复杂道理呢?
【鉴赏】 这是司马迁在外戚世家一开篇所发的一大段意味深长的议论。史记 中的 “外戚”是指帝王的后妃及其亲族。外戚世家的正文从“高帝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写起,写了汉代自惠帝时起,后妃、外戚专权给国家造成的祸乱。诸吕篡权,诛杀刘氏宗亲与汉家功臣,后周勃、陈平等又诛诸吕的一系列流血事变; 窦太后时期的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为争夺思想控制权而演绎成的起起伏伏的政治斗争; 王皇后专权后,她两个兄弟的霸道专横; 与汉武帝对身边哪个女人宠幸与否密切相关的外戚们的兴衰起废……后妃及其亲戚的尊宠与否完全取决于帝王的态度,“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外戚命运的真实写照。
由于正文的内容写的是汉高祖至汉武帝几代汉家天子的外戚事,司马迁不便于就他们的事大发特发议论,因而写法平铺直叙,多客观记录,罕有情感流露其间,且在行文中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似有不便明言的苦衷。而在这篇序中,司马迁的写法就大不一样了。他借夏、商、周三代的得失,说明后妃对国家治乱的影响。六亲中,“夫妻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有妇德、能母仪天下者,也就能够帮助君王理顺天下,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而那些荒淫、狐媚的女人如妹喜、妲己、褒姒之流,她们却是亡国的祸水。司马迁站在男人主流社会的角度,反对女人专政,认为这是牝鸡司晨,乾坤颠倒。汉武帝杀昭帝之母钩弋夫人,理由是: “往古家国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作者评论武帝 “昭然远见,固非浅陋愚儒之所及也”。外戚专权造成许多王朝的混乱甚至灭亡,这不能不令人警醒和反思。
这篇序,作者采取总一分一总的方式展开议论。开篇就推出一个结论性的断语: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然后以夏、商、周三代有代表性的兴亡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一兴一亡,相反出之,对举鲜明。最后以 “孔子罕称命”说明命运的难以把握,为后文张目。作者的议论切中肯綮,且强烈的感情充盈在字里行间,给人以震撼心魄的力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最好的《古诗词鉴赏大全》,内容包括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词赏析大全200字15篇,古诗赏析1000字。江南曲① 李益 嫁得瞿塘贾②,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③, 嫁与弄潮儿。 【注释】 ①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②贾:商人
-
东飞伯劳歌萧衍【原文】东飞伯劳[1]西飞燕,黄姑[2]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3]。南窗北牖挂明光[4],罗帷绮帐[5]脂粉
-
柳无气力枝先动,池有波纹冰尽开。今日不知谁计会,春风春水一时来。 作品赏析【注释】:今日不知谁计会①?春风春水一时来①计会:策划、安排。这两句是说,春风吹拂,春水荡漾,不知是谁在有意安排,让春风和春水
-
●江城子 苏轼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元丰壬戌之春,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慨然而
-
作者把“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两个高潮放在一起来写,把黛玉、宝玉包括宝钗三个人的悲剧,拧在一起,力量攒足,一下子把情节抛向高潮。这种矛盾冲突的形成是人物思想、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
-
太华西南第几峰,落花流水自重重。幽人只采黄精去,不见春山鹿养茸。
-
“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写分别之日并不长,只有短短的十天。这两句为后面写二人感情之深做铺垫。 “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我对你的思念是多么深重,虽然分别没几天,但我的感觉如同分别了好多年那样漫长。此句明显套用《诗经·王风·采葛
-
一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似乎武断了一点,但对读者和作者却不无补益,于读者应独立思考,于作者应实事求是。近读《胡适自
-
词作于戊午(1858年)至葵亥(1863年)之间。 瑞香属木木花种,香气馥郁是最重要的特点。这首咏花词,上片集中赞叹它的芳香。说它“花气霭芬芳”,如团团云雾久久不散,以致令“翠幕重帘不染尘”,灰尘也被香雾驱走了。又说它“梦里真香通
-
作者: 江淹 【原文】: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