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怪》原文|翻译|赏析
唐·韦绚2
洛阳某僧房中磬子日夜辄自鸣3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4,终不能已。曹绍夔素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5,磬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作盛馔6,余当为除之。”僧虽不信其言,冀或有效7,乃置馔以待。绍夔食讫,出怀中错8,鑢磬数而去9,其声遂绝。 僧问其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10,故击彼应此。”僧大喜,其疾便愈。
1本文是嘉话录中之一则,标题为后人所加。2韦绚(生卒年不详):字文明,有笔记嘉话录。3磬(qing)子:此指寺院中供僧人敲击的铜制响器。4术士:方术之士,旧时讲阴阳灾异、能除邪祟的人。5俄:俄顷,不久。6盛馔:丰盛的饭菜。 7冀:希望。 8错:挫刀。9鑢(lü):打磨。10律:指声音的频率。
【析点】 僧寺里不是鬼魅作祟的地方,但洛阳某寺的磬却不时自鸣,连驱怪除邪的术士也治不了,难怪把僧人吓病了。真的有鬼怪吗? 故事在这里设了一个悬念。
曹绍夔出场了,他名义上是来“问疾”,其实是来侦察“敌”情的。果然,他来后寺内敲斋钟时,磬子也响了。他没有疑怪,没有惊怕,反笑说明日来除鬼,并要求“设盛馔”。他笑的蹊跷,盛馔又何用? 鬼怎么除? 故事在这里为我们设了第二个悬念。
第二天曹绍夔来了,悠闲地吃了僧人特备的盛馔,然后拿出事先备好的“错”,在磬上锉磨了几下,“鬼”就被制服了,磬子再也不自鸣了。这是什么法术? 故事在这里设了第三个悬念。
经过僧人的询问,谜底终于揭开,不过是物理学上物体频率相同所发生的共振现象,锉几下,频率不同了,也就没有怪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悬案落定,故事也就完满结束。
这是一篇由层层悬念引发情节进展的有趣故事,是一篇人物音容宛然、情节起伏有致的微型小说,又是一篇具有文学性的以科学常识破除怪异的科普小品!
最后还得补充一句,曹绍夔要求“设盛馔”这个细节,是在故弄玄虚地“卖关子”,布疑阵,开玩笑,正显出他性格中幽默风趣的可爱;如若认为他是乘势敲僧人一个小小的竹杠,那就大杀风景了!
-
【4038】爱的五种能力(赵永久著,作家出版社,17万字,2014年10月第1版,35元)△共6个部分:[1]拥有爱的能力:与谁结婚都幸福;[2]管好情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到合肥,不去拜谒包公祠,是一件憾事。去年,正是玫瑰飘香的季节,我趁着在合肥参会的间隙去拜谒包公祠。从招待所出发,没走多远,就到了坐
-
若耶溪水云门寺,贺监荷花空自开。我恨今犹在泥滓,劝君莫棹酒船回。
-
【原题】: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虚斋使君
-
【名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与译文]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参考文献 《论语·述而》
-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出处】唐韦应物《 送杨氏女 》 【意思】家中整天里是悲悲戚戚,临出阁心里充满了悲忧。 【全诗】 《送杨氏女》 .[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
-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兼书平子赋,归
-
昨夜云际宿,旦从西峰回。不见林中僧,微雨潭上来。诸峰皆青翠,秦岭独不开。石鼓有时鸣,秦王安在哉。东南云开处,突兀猕猴台。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喷壁四时雨,傍村终日雷。北瞻长安道,日夕生尘埃。若访张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