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贺知章,会稽 (今浙江绍兴) 永兴人,曾任太子宾客之职、性格狂放不覊,自号“四明狂客”,又工诗善书法,为时贤所仰慕。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又求周官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及百官皆饯送执别。李白的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及这首诗,便是在当时写下的。因会稽古属越国,故诗题言 “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镜湖: 在会稽境内。狂客: 指贺知章,因其自号“四明狂客”。清波荡漾,流水潺潺,是对镜湖的客观描写,也是对越中青山秀水的赞美。前一句勾勒出一个清明澄澈的界,既为主人公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幽雅的背景,也为突出主人公的个性作了铺垫。后一句“逸兴”二字尤为传神,一方面它与“狂客”的身份相符,这是突出人物不同寻常的性格;另一方面它与镜湖美景相符,这是对越中山水的进一步赞美。然而,此句最妙之处,还在于诗人巧妙地化用了晋人王徽之的典故。晋书·王徽之传载: 王徽之“尝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即会稽),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 招隐诗,忽忆戴逵(字安道)。逵时在剡(剡溪,水名,在浙江嵊县),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王徽之“雅性放诞”,“卓荦不覊”,尝于雪后月夜乘舟前往剡溪拜访戴逵,天明方至,可他到了门前又返回了。自言: 本来是乘着兴趣而去,兴尽而返,见没见到戴逵是无所谓的。贺知章的性格与王徽之相似,且所去之处又复相同 (帝“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作为放生池),那么也就更加突出了这位“狂客”雅性放诞、卓荦不覊的个性。所不同者,王徽之凭着一时的兴趣,可以尽兴而返,而贺知章恐怕是一去而不返了。家乡山水之乐,隐逸闲居之趣,这一点他恐怕要远远超过王徽之了。李白在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中说:“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还期待、盼望着贺知章能重返京城。然而“逸兴”太 “多” 的贺知章,是不会与“兴尽而反”的王徽之同日而语了。
诗的前二句已突出地表现了贺知章性格中不同寻常的 “逸兴”,而后又集中笔墨,转写他书法艺术的高超:“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意思是说贺知章的书法可与王羲之相媲美。王羲之曾书写黄庭经 换取道士之鹅,贺知章亦不在其下。关于这里所用之典,历史上有过不少争论。晋书所载,王羲之的确是以书写道德经换道士鹅,而非黄庭经。洪迈容斋四笔说:“太白眼高四海,冲口成章,必不规规然检阅晋史,看逸少传,然后落笔,正使误以 道德 为黄庭,于理正自无害。”王琦也说:“夫诗之秀美,原不关乎用事之误与否,然白璧微瑕,不能不受后人之指摘。若太白此诗,则固未尝有瑕者也。”(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卷十七) 的确,王羲之是否以 黄庭经 换道士鹅是无关紧要的,诗句的主旨不过是借此以赞美贺知章书法艺术的高超。贺知章的书法艺术,在唐代就已是闻名遐迩了。窦蒙的 述书赋 即云:“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嗣寡仇。如春林之绚彩,实一望而写忧。”张彦远的 法书要录 亦云: 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可到也。”这些都足以说明贺知章书法艺术之高超,可见李白之诗亦并非溢美之词。此外,这两句还暗含了贺知章“请度为道士”“还乡里”的史实,及其“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的旷达胸怀。
这首诗在艺术上有这样两个显著的特色: 首先是以虚取胜。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却抛开了常见送别诗的格套,不是从眼前之景或惜别之情着手,而是以想象的手法,跨越到贺知章即将前往的归宿之处——“镜湖”、“山阴”,并在那里充分展示了贺知章不同寻常的“逸兴”、出众的才华及其旷达的胸怀。这种以虚代实的手法,不仅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充分展示了贺知章的突出个性,而且对于两位至交好友来说,内心的相知与理解,比那种泛泛地言别就更深沉,也更含蓄。其次是韵律和协、语言清新。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格律是严整的,但整首诗读起来却流畅自然,确似冲口而出,毫无规矩、斧凿之痕。清新自然的语言,流畅和协的韵律,恰好表现出二位友人之间坦诚的心地和深厚的友情。
-
古文·墨池记 曾巩临川之城东(1),有地隐然而
-
【原题】:观壁间郑宣威早春赏杏花之作司令洪太命余即事用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菊花的象征意义,内容包括菊花在古典文学里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菊花在古典文学里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菊花的象征意义和诗句。隐士的象征 。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在日本,菊花是皇室的象征。菊花
-
诗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绿柳中穿行不息,织就了锦绣山河,用语活泼,设喻新奇,意境优美,表达了对大自然造化的由衷赞叹和对春光的热爱。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出处】 唐李白 《将进酒》 【译注】天生我这样的人材必定有 用,千百两黄金散尽还会再来。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自信才学必 会有用,钱财用尽还能再赚回来。[例] 我胡
-
《待人接物,一敦笃于诚信。》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车过河南深夜去天津的火车上一波波斑驳陆离的影子在窗外晃动像人的魂魄迎窗扑向我我镇了镇寒胆朝窗外吼了一声火车就慢悠悠地停靠下来此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简笔画老公放屁歇后语,内容包括关公放屁(打一歇后语),歇后语大全及答案,歇后语求。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里外瞎子进烟馆摩登。(摸灯) 空中布袋装疯。(装风) 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老太婆上鸡窝笨蛋。(奔蛋) 卖草帽
-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
-
襄阳歌 【作者】:李白【年代】:唐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着接(梨)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