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蜂》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是一首寓言诗,通过蜜蜂采蜜一事,揭示了一种人生哲理。
开头两句写蜜蜂采蜜。它不是具体地写蜜蜂采花酿蜜的过程,而是从蜜蜂采花范围之大方面着笔。“不论”“无限”“尽”,连用几个副词形容修饰,反复强调蜜蜂踪影的无处不到。不仅所占范围广,且从“山尖”与“尽”字联系起来看,它还无孔不入,一点“风光”都不放过。小蜜蜂多么贪心,多么勤劳啊!作者对蜜蜂的如此行径,持着什么态度?虽未明说,但从“占”字看,作者似乎重在表现蜜蜂的贪的一面。看着蜜蜂那穿梭于平地山尖那忙忙碌碌的身影,作者既觉其可怜,更觉其可憎。若再仔细回味,似乎还使人感到小蜜蜂有点执迷不悟,只知道一个劲的采呀采呀,什么也不想,劳碌中透着盲目与愚蠢。这两句隐含着的情感倾向,是下面发问思考的基础。
后两句是对蜜蜂采蜜的反思。对着采蜜的蜜蜂,诗人禁不住要问:蜜蜂呀,你那样成天不知疲倦地辛苦忙碌究竟是为了什么哟!想过没有,你“采得百花成蜜后”,自己不能享受,而是空为别人忙一场,多蠢啰!“为谁辛苦为谁甜”,是自思,是问蜂,同时也是提醒大家一起来思考。诗人对蜜蜂,是既恨其贪心愚蠢,又哀其勤劳可怜;既有讽刺,也有同情。
这首蜂,是辛苦人生的一个缩影,它揭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即人是应当极时行乐。“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这或许就是作者所提倡的人生哲学。“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以其敏锐的思索,深刻的见解,升华成一种对人生带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名言,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所思考。
由于作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没有明确表明其情感倾向,所以对这首诗的理解也就见仁见智,或以为是歌颂,或以为是讽刺,等等。从文学艺术形象大于思想的特点来看,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也是本诗艺术上成功的一个证明。
-
【原题】:郡事多冗命绳翁拉彦翔则明德素游赵园彦翔归以五章示教用韵
-
乍来天上宜清净,不用回头望故山。纵有旧游君莫忆,尘心起即堕人间。
-
辛弃疾 呜呼,同甫之才,落笔千言,俊丽雄伟,珠明玉坚。人方窘步 (1) ,我则沛然 (2) ,庄周李白,庸敢先鞭 (3) ! 同甫之志,平盖万夫,横渠少日 (4) ,慷慨是须 (5) 。拟将十万 (6
-
古文观止·《左传》·楚归晋知罃 (成公三年)晋
-
《先秦散文·韩非子·难二(节选)》原文鉴赏 齐
-
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渐渐园林明媚。便好安排欢计。论槛买花,盈车载酒,百[王非]千金邀妓。何妨沈醉。有人伴、日高春睡。
-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
长篇小说。陈登科著。1964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通过共产党员、复员军人祝永康领导群众改变黄泥乡落后面貌的故事,展现50年代中期淮北农村富于时代气息与地方色彩的生活风貌。黄泥乡是当年淮海战役的战场,这里的
-
【名句】不戚戚 ① 于贫贱,不汲汲 ② 于富贵。 【注释】①戚戚:忧虑的样子。②汲汲:急于钻营的样子。 【释义】对于贫贱不必焦虑不安,对于富贵不必一心谋求。 【点评】贫贱富贵并不是人生的一切,保持健全
-
名言: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注释: 罔(wang): 没有。 句意: 与治理的原则一致, 天下没有不兴盛起来的; 如与动乱的行为一致, 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出处: 《尚书·太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