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韩愈《马说》原文、鉴赏和解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韩愈《马说》原文、鉴赏和解析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这是第四篇,题目为后人所加。

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战国策中凡数见。如楚策四中记载:春申君收汗明为门客,汗明向他讲了伯乐识马的故事。又据列子·说符记载,伯乐曾把比自己更善识马的九方皋(淮南子·道应篇作“九方堙”)推荐给秦穆公。此外,庄子、韩诗外传均提及伯乐相马事。作者根据以上故事,写了此文。

韩愈青年时代就颇有抱负和才干。他二十五岁考中进士后,长期闲居京城,得不到官职。只得“奔走伺候公卿”,“日求于人,以度时月”(与李翱书)。直到十年后,他三十五岁时,才被召回朝廷正式任职。这种坎坷遭遇正是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思想基础。他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用人不公,体会到统治者对待下层知识分子的昏暗无知,以及下层知识分子遭受的怨屈和折磨。于是,作者在“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思想指导下,联系当时统治集团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身大材小用、屈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第一段(开头至“不以千里称也”)总述伯乐难得,致使名马埋没的一般道理。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论题,说明伯乐的有无,关系着千里马的命运。开篇即点明伯乐之重要,概括了全文主旨。然后,作者运用反证法展开论证,转入对世无伯乐的论述,并引出千里马不幸遭遇的描写,十分含蓄地表明当世没有伯乐,故千里马不得恩遇和赏识。这里的千里马,比喻有才能而不得志的贤士;伯乐,比喻重视并善于发现人才的当权者。这段托物寓意,寥寥数语,揭露了中唐社会用人偏私、埋没人才的黑暗状况,从反面证明了论题。

第二段(“马之千里者”至“安求其能千里也”),说明千里马不遇识者,才美难施。这段是对论题的进一步反面论证。写了千里马由于“食不饱”,因而“力不足”,于是“才美不外见”。这里“食马者”比喻不识贤能、摧残人才的统治者。这段从“食不饱”这个侧面,反映了千里马遭受苛待蹂躏的境况,极言食马者之过失。作者借此展现了贤能之士受屈辱、遭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埋没人才的统治者的愤慨之情,更映衬出伯乐之难得,其委屈悒郁之情和愤懑不平之气溢于言表。

第三段(“策之不以其道”至篇末),慨叹食马者不知马,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两句的深入阐述。作者从“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三个方面,集中揭露了食马者肆意苛待名马的情状,从而控诉了统治者从使用、生活、思想三个方面压制、摧残人材的罪行。三个“不”字,概括有力、语气肯定、揭露深刻。“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里,作者用极其精炼而传神的漫画之笔,勾勒出“执策者”浑浑噩噩、虚妄自得的丑态。“临之”二字,看似寻常,却含义丰富,无异在讥讽:有眼无珠,近在咫尺,却视而不见!至此文章已近尾声,作者的感情亦达高潮:“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个反问句,语势凌厉,有不容置辩的力量;接着一个感叹句,感情激愤,催人猛省:不是没有千里马,而是没有伯乐。这两句收束全文,与篇首呼应,突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马说是寓言性的杂文,属议论体。文章托物寓意,借世无伯乐而千里马被埋没的事例,讽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文中七唱“千里”,抒发了作者胸中的不平之气。文章虽然发泄的是韩愈个人落寞不遇的怨恨,但由于压抑人才、埋没志士是封建社会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因此,本文客观上是为封建社会中所有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鸣不平,是对整个封建社会“伯乐不常有”的黑暗状况的揭露,是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整个统治阶级的鞭挞。马说正是以此深刻、广泛的思想意义而被人们赞颂和推崇。

在写作上,本文通篇运用比喻,托物寓意,立意新颖,说明事理,含蓄深刻,意在言外,情趣横生。它不仅说理透辟毫无抽象之感,而且讽刺辛辣毫无露骨之嫌,巧妙地发挥了针砭时弊的战斗作用,极富艺术感染力。全文还不到二百字,篇幅虽短,却结构严密,波澜曲折。

猜你喜欢
  • 辛弃疾《偶作》全诗鉴赏

    至性由来禀太和,善人何少恶人多。君看泻水着平地,正作方圆有几何。 作品赏析【注释】①感叹人世善少恶多,一如水泻平地,成方成圆者又有几何。②禀(bǐng丙):禀性,指一种天赋之性。太和:太平冲和。

  • 苏轼《游灵隐寺得来诗复用前韵》全诗鉴赏

    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屋堆黄金斗量珠,运尽不劳折简呼。四方宦游散其孥,宫阙留与闲人娱。盛衰哀乐两须臾,何用多忧心郁纡。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孤。乔松百丈苍髯须,扰扰下笑柳与蒲。高堂会食

  • 《吟史·[清]张裕钊》原文与赏析

    [清]张裕钊功名富贵尽危机,烹狗藏弓剧可悲。范蠡浮家子胥死,可怜吴越两鸱夷。张裕钊(1

  •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注释、译文和感悟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① 。(《庄子·天下》) 【注释】 ①精神:精气、神明。傲倪(ní):轻视,蔑视。 【译文】 只有庄子他同于大道、在精神上与神明自由往来,而不蔑

  • 苏轼《苏子容母陈夫人挽词》全诗鉴赏

    苏陈甥舅真冰玉,正始风流起颓俗。夫人高节称其家,凛凛寒松映修竹。鸡鸣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岂惟家室宜寿母,实与朝廷生异人。忘躯殉国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愠喜。不烦拥笏强垂鱼,我视去来皆梦尔。诵诗相挽

  • 《何人斯》情诗三百首赏析

    何人斯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 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全诗赏析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去去陵阳

  • 《梨花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钱选 寂寞阑干泪满枝,洗妆犹带旧风姿。 闭门夜雨空愁思,不似金波欲暗时 ① 。 【注释】 ①金波:谓月光。 【评说】 本诗选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钱讯梨花图》题诗。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述杨贵妃死后成

  •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简介本篇选自《骆宾王文集》。作者骆宾王(640?—684?),婺州

  • 张九龄《酬通事舍人寓直见示篇中兼起居陆舍人景献》全诗赏析

    轩掖殊清秘,才华固在斯。兴因膏泽洒,情与惠风吹。所美应人誉,何私亦我仪。同声感乔木,比翼谢长离。价以陆生减,贤惭鲍叔知。薄游尝独愧,芳讯乃兼施。此夜金闺籍,伊人琼树枝。飞鸣复何远,相顾幸媞媞。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