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史·[清]张裕钊》原文与赏析
[清]张裕钊
功名富贵尽危机,烹狗藏弓剧可悲。
范蠡浮家子胥死,可怜吴越两鸱夷。
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今武汉市)人。曾参加曾国藩的幕府。工书,有名于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祸福相因的辩证关系。这首诗以历史作为鉴镜,指出“功名富贵尽危机”,即功名富贵往往是产生危难的根源,是颇有哲理的。史记·勾践世家载越王胜利后,“诸侯毕贺,号称霸王,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范蠡劝说文种离开越国,是他深知恃功居位的祸害。“烹狗藏弓剧可悲”,就包含着这层意思,有历史作为根据。“烹狗藏弓”,比喻功臣受害。“范蠡浮家子胥死”,这不分明是“剧可悲”吗?剧,“很”意,以示“可悲”的程度之深。史记·货殖列传记道:“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范蠡出走后浮于五湖水上,没有被妒贤忌能的勾践所害,这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他激流勇退的表现。可是为吴国立过大功的伍子胥,到后来却被吴王夫差杀死,用皮袋子(鸱夷)装着投进江里。“可怜吴越两鸱夷”,是指越国的范蠡和吴国的伍子胥两个人的结局都不佳。伍子胥是“鸱夷”,沉江而死,范蠡“浮家”,实际上也是一个“鸱夷”,后来他的隐号不就叫“鸱夷子皮”吗?
这首诗通过对吴越历史的吟咏,告诫人们不要去热衷于“功名富贵”,因为富贵中埋伏着祸害。这是很有警世作用的。
-
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干,狂风乱扫。当无绪、人静酒初醒,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钅工]闲照。梦枕频惊,愁衾半拥,万里
-
作品:童心说 简介本篇选自《焚书》。作者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
-
词的题目为“咏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全词慷慨悲壮,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 词的上片
-
【原题】:帅相泛巨舟东下水浅不可进盘旋三日仅至菱黄浦率同行就此作别简以小诗
-
【解题】 此诗作于肃宗乾元元年(748)春,时王维任太子中允,与贾至、杜甫、岑参同朝为官。贾至时官中书舍人,写了一首《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三人都有和诗。大明宫:唐贞观八年建造,曾名永安宫、蓬莱宫
-
乐府民歌《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其 二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据影印宋本《乐府诗集》,下同) 《子夜歌》属于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类
-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
-
唵米决口喻 【原文】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1]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
-
《长相思》是一首古代词作,作者是纳兰性德。这首词以优美的词藻和深情的描写赢得了广泛赞赏。它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整篇词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如山水、花鸟等,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长久的思念之情。此外,词中还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疑问。这首词以其深情动人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屿, 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 遂听之。 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汝虾蟆无尾,何哭?” 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