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故乡,总是带着浓郁的诗意,带着无尽的情愫,带着深情的思念,带着醇美的忧郁,伴随游子走遍海角天涯。没有哪一位诗人不怀恋故乡,不歌唱故乡的,除非他的作品失传了。
陈子昂21岁离开四川从长江东下前往长安,到章华台(今湖北沙市附近)转陆路取道北上,在乐乡县(今属湖北荆门市)写下了这首诗。在此之前,诗人写了度荆门望楚一诗,诗人曾经满怀豪情地写下了“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的诗句,可是,当他一想起故乡,抑郁就袭上心头,那份豪情似乎就消退了。在这古老的楚国原野,诗人的故乡已经十分遥远,杳杳茫茫,一望无际;原野山川,暮色迷蒙,把故乡的来路也遮蔽了,沿着道路进入了边远荒僻的小城。诗的前两联用了“故乡”“旧国”两个同义词加重了深沉的思乡之情,清人查慎行认为“故乡、旧国犯重”。这只看到“律诗不甚检点”的瑕疵,但没有看到它艺术上的作用。这里写出了一面是对故乡无限怀恋,一面又要在迷蒙的暮色中,在异乡的荒原上孤单地踽踽前行,离故乡越来越远。此情此景内心之矛盾、凄苦的情感是十分浓重的,这种感情在诗中弥漫在所描写的景物画面里。
由于诗人怀着游子思乡的黯淡凄苦心情,这种心情又外化给景物,因此在诗的后两联就形成了更加阴森的意境。荒原里,那袅袅的炊烟已经消失,只见戍楼耸峙在暮色莽苍的山野里;幽森的山中,参差的古木模糊的树影平列着,显得更加阴沉。这个时候,一声声猿猴的哀鸣划过夜空,在寂静黑暗的空间回荡,给画面平添了凄厉恐怖的氛围,令人感到阴森。后两联所构成的画面是前两联的补充与扩展,前后两幅画面相互照应,相互映衬,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诗人羁旅的心情和乡思的浓重。
前人评论这首诗,或说“格高语壮”,或曰“雄厚”,或云“峭拔有神”,似乎都没有抉出其风格特征。这首诗从格调来说是凄婉。它以真挚的情感,铺叙了羁旅情景,塑造了令人同情的诗人自我形象,他,孤身只影行进在异国他乡的荒原上,伴随他的只有苍茫凄凉的暮色、猿鸣……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
-
古文·再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潭宜澄(1),林映潭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绿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
-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
问予一室间,宁有千里廓。尘心洗长松,远意发孤鹤。生朝得此寿,死籍疑可落。微言在参同,妙契藏九籥。故人有奇趣,逸想寄幽壑。霜枝谢寒暑,云翮无前却。何须构明堂,未羡巢阿阁。缅怀别时语,复作数日恶。诗腴固堪
-
【名句】不曰坚乎?磨而不磷 ① ;不曰白乎?涅 ② 而不缁 ③ 。 【注释】①磷(lin):削
-
不知道葛水平早年学过画没有,只知道她搞过戏曲,好像也有过舞台表演的经验。现在主要写小说,成绩斐然,创作之余画水墨。贾平凹看了她的画
-
天山天池,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县境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为著名游览胜地,海拔1 900米。古称瑶池,传为西王母住地。天池一名则来自清乾隆四十八年,新疆都统明亮所题 《灵山天池统凿水渠碑记》碑文,是“
-
御宇恢皇化,传家叶至公。华夷臣妾内,尧舜弟兄中。制度移民俗,文章变国风。开成与贞观,实录事多同。晏驾辞双阙,灵仪出九衢。上云归碧落,下席葬苍梧。蓂晚余尧历,龟新启夏图。三朝联棣萼,从古帝王无。严恭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