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2。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3。
【释】
1.骆氏亭:所在不详。冯浩据本篇诗意,旁引白居易过路氏山人野居小池诗及杜牧骆处士墓志,认为亭系长庆前后骆氏处士所筑,地在灞陵附近,可供参考。崔雍、崔兖:李商隐重表叔和知遇者崔戎的两个儿子。崔戎太和七年任华州刺史时,曾送商隐至南山中习举业,并与其诸子结识。诗迳称两人姓名,似为雍、兖未入仕时所作。
2.竹坞:植竹的船坞。亭临湖而建,故说“无尘”、“清”。水槛即题内之亭。迢递隔重城:隔迢递(高峻)之重城。
3.雨声:有实写、虚拟二解。后解以为雨声乃是风吹枯荷之声引起的错觉。
【译】
竹林环抱的船坞无尘洁净,
临湖水边的亭轩宁静幽清。
我思念,那远方的朋友,
思绪飞越这高峻的重城。
秋日的阴云笼罩在天宇,
晚霜飞落层层。
万物凋零,只留得几叶枯荷,
让我听那雨声。
【评】
起句“竹坞无尘水槛清”,已见凄清之美,清净之美。无尘之世界,是引起诗人触发怀友之情绪,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情感世界的衬托、写照。“相思”与“隔”为矛盾体,“相思”而远隔“迢递”之“重城”,相思之情,弥足深重而极难排遣。此句次序解为,相思隔迢递重城,将“隔”与“迢递”倒置,一为诗韵,二则使相思亦有“迢递”之感。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此为名句,更因曹雪芹之喜爱,通过其笔下林黛玉之口,而使身价倍增,脍炙人口。“秋阴”暗含“欲雨”;“霜飞”则有“留荷”,“枯荷”,本无审美可言,但与“留得”“听雨”相关,则成凄美之清韵,非俗人可解者。
清人纪昀评:“分明自己无聊,却就枯荷雨声渲出,极有余味,若说破雨夜不眠,转尽于言下矣”(玉溪生诗说);“‘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寄怀之意,全在言外”(辑评引)。
-
作者: 牛成孝 【本书体例】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1],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作品赏析【注释】:[1]:左“革”右“录”。原题:有客慨然谈功名
-
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
-
蓬莱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捍滔天,云骨有破碎。阳侯杀廉角,阴火发光彩。累累弹丸间,琐细成珠琲。阎浮一沤耳,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块。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明年菖蒲
-
【3212】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 2万字,2013年10月第3版,59元)△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谈自我积累。告诉人们:
-
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可怜月好风凉夜,一部清商伴老身。饱食安眠消日月,闲谈冷笑接交亲。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 作品赏析【注释】: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七律《快活》,当作于诗
-
【原题】: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扫松灵石晚步松下怆然有怀以数诗示儿侄辈邀希周同赋时阿同在新城他日当寄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血的古诗词大全,内容包括古诗词中写血的诗句,求一首带有血字的凄美古诗,写"血"的古诗。【碧鸡漫志】:「脞说称[虞美人]起于项籍[虞兮]之歌;予谓后世以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三军散
-
胤征第四胤征第四 【原文】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204],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205],酒荒
-
《金钗十二行》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唐·白居易诗《酬思黯戏赠》:“钟乳三千两,金钗十二行。”自注曰:“思黯自夸前后服钟乳三千两,甚得力,而歌舞之妓颇多。”又见《山堂肆考·角集》。 【释义】“金钗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