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庾楼晓望》
白居易庾楼晓望唐山水诗鉴赏
白居易
独凭朱槛立晨空,山色初明水色新。
竹雾晓笼衔岭月,苹风暖送过江春。
子城阴处犹残雪①,衙鼓声前未有尘。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
庾楼在今江西九江市,濒临长江,其矶石突出江岸一百多步,相传是东晋大将庾亮镇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建。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因而得罪权贵,遭到造谣中伤,从东宫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本诗即被贬后在江州所作。
诗人本来怀着“兼济天下”的大志,积极参政议政,勇敢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结果竟遭到贬谪,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从此缄默不语,意志消沉,只求避灾远祸,不敢过问政治,由“兼济天下”而变为“独善其身”。他当时的处境是孤寂的,思想是苦闷的。本诗通过诗人登楼所见山川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头两句写诗人在一天清晨,独自一人登上庾楼,站在楼上靠着长廊旁的红色栏杆向远处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色初明水色新”,黎明的曙光刚刚照亮大地,山岭的轮廓开始明晰,江水的气色十分清新。这是诗人宽阔的视野所望见的山川景物的一个最初印象。
晨光渐渐地变得明亮了,诗人在庾楼站得更久了,他对于山水景色也就看得更清楚了。诗人抬头望山岭,“竹雾晓笼衔岭月”,他看见月亮从山岭上落下去,剩下的半个月亮衔住山岭,而这半个月亮又被山上的翠竹和晨雾笼罩着,显出迷茫朦胧的样子。诗人低头望大江,“苹风暖送过江春”,江面上的浮萍被晨风吹拂着,这晨风有一种暖意,是晨风把春天送过江来了,严冬快要过去了。山岭上被竹雾笼罩着的月色是美丽的,江面上吹拂着浮萍的晨风是和暖的,春天的脚步已经来到大地,美丽的山水景物使诗人受到创伤的心灵得到了某种慰藉。
春天虽然开始来临,但寒冬还没有完全过去。诗人看见,“子城阴处犹残雪”,城垣上月城的阴暗处还残存着白雪,这残雪在散发着寒气,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而且,诗人还看到,“衙鼓声前未有尘”,催促官吏到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的鼓声还没有敲响,街市上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尘土飞扬,没有人群和车马走动,给人一种寂寞的感觉。残雪的阴冷和街市的寂寞,难免使诗人心中产生某种忧伤和孤寂。
诗人站在庾楼上眺望山川城廓,明丽的清晨景色给他带来某种安慰,但孤独的登临、残冬的气象、寂寞的城市,又会使他伤感。于是一种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乡思之情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历代登上庾楼观望家乡的游客不知有多少啊,而诗人现在也成了其中的一人。
这首诗处处紧扣题目,“晨空”、“初明”、“竹雾”、“衔岭月”、“残雪”、“衙鼓声前”等句句扣住“晓”字,由望山、望水、望城到望乡,句句扣住“望”字,诗人的感情在“庾楼晓望”之中表现出来。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就象诗人晓望所见的江水一样清新明净。
-
韵胜仙风缥缈。的皪娇波宜笑。串玉一声歌,占断多情风调。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作品赏析此亦陷贼时所作。骥子好男儿①,前年学语
-
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易·节》 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 ——《左传·哀公元年》 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矣;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 ——《管子·权修》 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五言,内容包括小学5级必背古诗,简单五言绝句古诗大全,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全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迹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
-
《出潼关渡河》 平源莽千里 ① ,到此忽嵯峨 ② 。 关险山争势,途危石坠窝 ③ 。 崤函罗半壁 ④ ,秦晋界长河 ⑤ 。 为趁斜阳渡 ⑥ ,高吟击楫歌 ⑦ 。 [注释] ①平原: 指关中平原。 ②嵯
-
【5345】大数据(〔美〕道恩·E·霍尔姆斯著,李德俊、洪艳青译,译林出版社,牛津通识读本之一,16 75印张,2020年10月第1版,39元)△8章
-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具体的地点已不可详,总之是太行、黄河地区的一所古台,附近还有废弃的军事工事,气象十分荒凉。 上片以“茫茫大块洪炉里”开头,作者并不直接从具体的景观着手,而是扩大到无垠的空间,也就是一片天地洪荒的景象。同样,在点出
-
阿识学长·年轻时,吃一点苦真的没有关系阿识学长年轻时,吃一点苦真的没有关系。当我们走了不少坎坷的路,吃了不少难吃的苦,我们才会被这
-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① ,生庄公及共叔段 ② 。庄公寤生 ③ ,惊 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 ④ ,公 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⑤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
皇天之不纯命兮 ② ,何百姓之震愆 ③ ?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④ 。 去故乡而就远兮 ⑤ ,遵江夏以流亡 ⑥ 。 出国门而轸怀兮 ⑦ ,甲之朝吾以行 ⑧ 。 发郢都而去闾兮 ⑨ ,怊荒忽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