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田家》(戴复古)原文|鉴赏|赏析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阪,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作者是一位著名的江湖诗人,热切希望自己能报效国家,施展抱负。他曾千里漫游,南达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望匡庐,浮彭蠡,泛洞庭,因此有“四海九州双脚底”(望江南)的诗句。这种漫游江湖,长途跋涉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轻松愉快,而是披风栉雨,备受劳顿。这首诗记叙一次在山村向农家求宿的遭遇,作者截取自己飘泊生涯中的一个片断,反映了这种生活的艰辛和游子思乡的凄苦。
诗的头一句说作者带着草帽和雨伞,孤独一人东西飘荡。“簦”,是古代有柄的笠,类似今天的雨伞。诗中特意点明“簦笠”,固然是因为这两件东西一遮阳,一挡雨,是行路所必备的用具,但也隐含作者形只影单,道途寂寞,只得以草帽雨具为伴之意。“走路岐”,是说行踪无定,或迷了道。第二句“一春不换旧征衣”,“一春”点出出门时间已久,也点明时令已经春末夏初,与下文“蛙声”相应。“旧征衣”,说行旅之人匆匆赶路,日晒雨淋,风尘仆仆,衣服已又旧又脏。出门在外已一个春天过去了,旧征衣却还无法换下。行旅之疲苦不言可知。
颔联接着写旅途之困顿。作者顶风冒雨攀登泥泞不堪的黄泥阪,一直支撑到夜幕降临之后才投宿。诗中没有说明究竟是半路上找不到落脚之处,还是因为贪图赶路而耽误,不管怎样,这羁旅之苦总是十分真切的。作者找到的房东十分贫寒,“白板扉”三字已勾勒出主人的家境。但对作者求宿来讲,此时已别无选择。
颈联写作者思归之切。说随着夜色的来临,早已疲惫不堪的作者在蛙鸣声中沉沉入睡了,在梦中不知不觉化为蝴蝶,回到家乡。“化蝶”采用了庄周齐物论中的典故。庄周不知是蝴蝶化为我还是我化为蝴蝶,作者也进入这种境界,感到迷离怅惘,不知归宿在于何处?
尾联写在异乡孤征的感慨和凄怆无告的心情。好梦不长,夜半梦醒之后,现实又回到作者眼前,脑海里又翻腾起各种思绪,真是辗转不宁,百感交集。此时空中传来凄婉的雁声,使诗人更为动情,想到家乡音书久滞,有相隔天涯之感;而自己的行踪,也正如空中之雁,天南地北四处无目标的飞呵飞。
作者身在行,心欲归。为何不归?诗歌展示了这种矛盾,但未解答。有家不归,独自在异域他乡颠沛流离,当然有其难言的苦衷。人并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古今都是如此。此诗正是以淡笔写出了极浓的感情,反映出南宋社会普遍存在的游子之苦。
-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出处】唐李白《 登太白峰 》。 【意思】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全诗】 《登
-
我的家在溪边,这是一个很小很小得村庄,小得甚至在县域地图上也难以找到它的痕迹。我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溪边和溪边人家的变迁。想起家
-
妇人遭遗弃后的哀诉。 江有汜,(一) 大江还有那分流, 之子归,(二) 新人嫁来喽, 不我以。(三) 你不要我。 不我以,不要我, 其后也悔! 你可要后悔的啊! 江有渚,(四) 大江还有那支流, 之子
-
阿尔山林区。 张金河摄清雅醇和的诗意,穿越旷世时空,在偌大呼伦贝尔草原得到共鸣。此时,内蒙古阿尔山林场,清澈蜿蜒的哈拉哈河畔,微风
-
何因散地共徘徊,人道君才我不才。骑少马蹄生易蹶,用稀印锁涩难开。妻知年老添衣絮,婢报天寒拨酒醅。更愧小胥咨拜表,单衫冲雪夜深来。
-
经 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传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 与师言曰:
-
七年级上册苏教版重要古诗词(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七年级上册苏教版重要古诗词,内容包括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的古诗词急急急,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的古诗词。《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
-
辨奸论辨奸论 北宋·苏洵 【题解】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
有客打碑来荐福,无人骑鹤上扬州。
-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出处】唐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七 》。 【意思】红红的橘子,本是给贵宾的佳品,无奈何山岭重叠,江河幽深!唉,人的命运也只好象它顺其自然,随